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我中心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幼儿中随机选取285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注射疫苗不同分成减毒活疫苗组142例与灭活疫苗组143例,对比观察两组幼儿疫苗注射前、后乙脑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结果(1)减毒活组幼儿与灭活组幼儿行免疫疫苗前乙脑中和抗体均低于1:10,呈阴性,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不具备显著意义(P〉0.05,χ2=0.01);(2)减毒活组幼儿行免疫疫苗后抗体阳转率为90.14%,总GMT为1:25.66,与灭活组幼儿行免疫疫苗后抗体阳转率为60.84%,总GMT为1:8.66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t=13.62,χ^2=29.51)。两组幼儿行免疫疫苗后阳性GMT差异亦具有显著意义(P〈0.05,t=10.52);(3)减毒活组幼儿共有10例发生全身反应,总反应率7.0%;共有30例发生轻、中度热反应,热反应率为21.1%。灭活组幼儿共有9例发生全身反应,总反应率6.29%;共29例发生轻、中度热反应,热反应率为20.3%。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χ^2=0.57);(4)减毒活幼儿共有3例发生局部反应,总发生率为2.1%;灭活组幼儿共2例发生局部反应,总发生率1.4%组间相比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χ^2=0.17)。两种乙脑疫苗相比较,减毒活疫苗具有针次少、效果好及安全性高等特点,更加适宜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60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2.40/10万: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0.50%(9716例);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54%(4101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3.52%(2172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O.44%(71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606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103例)、肺结核(2855例)、梅毒(1108例)、流行性腮腺炎(87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53.85/10万、129.92/10万、119.53/10万、46.39/10万、36.72/10万。结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是清新区近年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清新县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样本之间的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应种儿童人数4207人,其中本地儿童2353人,流动儿童1854人,及时接种率:首针90.18%(本地儿童90.74%,流动儿童89.48%),第二针97.50%(本地儿童97.62%,流动儿童97.34%),第三针93.68%(本地儿童94.60%,流动儿童92.5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83.15%(本地儿童85.00%,流动儿童80.79%,χ2=1.20,P≥0.05),全程接种率91.49%(本地儿童92.61%,流动儿童90.08%,χ2=0.38,P≥0.05).乙型肝炎疫苗不及时接种的原因:首针不及时接种主要是新生儿出生后有疾病、低体重(<2.5kg)、早产儿等禁种/缓种,其次为医护人员重视不够及未住院分娩;第二针不及时接种主要为家长不重视(忘记接种时间或工作忙),其次孩子有病及不知什么时候接种;第三针不及时接种主要为家长因素/或小孩有病,其次为接种单位未及时安排接种.结论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管理,增强责任心,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预防接种通知,提高家长认识及重视,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调查,及时掌握我县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分析其流行因素,为我县完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清新县中部、南部、北部地区选择6个镇作为监测点,抽取普通人群静脉血,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甲型H1N1 IgG抗体进行血清学调查,同时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1325人,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190人,阳性率为14.34%;我县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以轻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生活聚集性人群甲型H1N1IgG抗体高于非聚集人群(P<0.05),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49%,免疫效果为57.58%;感冒患者就诊率为70.66%;甲型H1N1确诊0例.[结论]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医疗诊断的准确率、生活聚集人群的易感性、以轻症感染和隐性感染为主的感染状况是影响我县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加强对临床医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培训,幼托机构、学校等聚集性场所仍然是我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清新区活动性肺结核发现和治疗管理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清新区2009—2013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各项管理和治疗效果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 001例,登记率在53.47/10万~65.42/10万之间;病例数以第一、四季度少,第二、三季度相对较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为主(占84.21%);新涂阳病人的构成比呈逐年递减,而涂阴病人构成比则逐年递增;平均转诊到位率为26.59%,但从2010年起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35.40,P0.05)。结论该区的结核病发病仍然较高,且转诊到位率还未达到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医防合作,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清新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该县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导出手足口病的报告卡,用Excel2003进行资料整理.结果 清新县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60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3.0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重症病例32例,占发病总数的0.53%,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0.02%.各乡镇均有发病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91.08%;5月、6月、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54.58%;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2.29%;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占发病总数的90.55%;男性、女性发病之比为1.86:1(χ2=449.50,P<0.01).病原学检测以E V71感染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感染E V71所致.结论 清新县手足口病的流行形势较为严峻,应关注4-11月份(特别是5-7月份)的疫情为主,重点加强社区和托幼机构、学校场所监测和管理,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以及托幼机构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分析清新县2006-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清新县2006-2010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13hm2,未查获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2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122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0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456人,抗体阳性者80人,查获血吸虫病慢性病人13例,其中虫卵阳性者2例。检查耕牛190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牛只。结论目前清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分析清新县2006-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清新县2006-2010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13hm2,未查获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2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122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0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456人,抗体阳性者80人,查获血吸虫病慢性病人13例,其中虫卵阳性者2例。检查耕牛190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牛只。结论目前清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清新区女性性工作者对性病/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及患病情况,为制定该区的性病/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对该区公共娱乐场所中的女性性工作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梅毒及HIV抗体.使用Epidata 3.0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清新区共调查450人,该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5.11%(293/450),其中接受过干预的人知晓率为73.93%(156/211),未接受干预的人群知晓率57.32%(13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P< 0.01).近一周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3.92%,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81.12%(348/429).该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67%(21/450),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清新区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该人群性病/艾滋病的防控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