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0%~30%,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产科中常见的高危因素,其发病率为0.1%~3.9%。在我国随着晚婚晚育和高龄初产妇的出现,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由于肌瘤可对患者的生育、妊娠、分娩、产褥期等各个时期都产生影响,故处理是否妥当将关系到患者的生殖生育及母婴健康。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67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笔者对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10%-15%,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其80%。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作为一种妇科急腹症,自80年代起越来越被妇产科医师所重视,但妊娠期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在我国鲜有报道,国外报道也不多。对我院妊娠晚期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BiCHM)是完全性葡萄胎(CHM)中的一种独特类型,约占CHN的20%,与孤雄完全性葡萄胎(AnCHM;也称单亲来源的CHM)的基因起源和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
邓顺生  刘庆猛  何平生 《浙江医学》2013,(21):1908-19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G(sHLA- G)水平及绒毛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与早期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非自愿正常早期妊娠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自然流产患者80例,分为先兆流产组40例,稽留流产组40例,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血清sHLA- G水平和绒毛中HO-1蛋白的表达。结果相应的sHLA- G水平和HO-1蛋白表达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对照组、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sHLA- G水平和绒毛中HO-1蛋白的表达与早期流产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来曲唑对排卵性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273例女性排卵性不孕患者,根据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来曲唑(LE组)组137例和氯米芬(CC组)组136例。通过阴道B超定期监测卵泡的大小、数目和子宫内膜的厚度,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测血雌二醇水平,指导同房,2周及12周后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LE组的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明显低于CC组(P〈0.05);两组的排卵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9〉0.05);L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CC组(P〉0.05);LE组的正常妊娠率高于CC组(P〉0.05);多胎妊娠率低于CC组(P〉0.05);LE组HCG日的雌二醇明显低于CC组(P〈0.01);流产率LE组低于CC组(P〈0.05)。结论来曲唑可作为替代氯米芬的经济、安全、有效的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同时伴有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妇科检查常可见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40%~50%),以及渐进性痛经(25%)[1]。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该病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邓顺生  钱建华 《浙江医学》2007,29(2):194-196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HM)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肿瘤,其特征是绒毛间质水肿伴不同程度滋养细胞增生.1895年病理学家:Marchand[1]就将其来源定为滋养细胞.HM的发生率随地域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我国HM的发生率为1/700,美国发生率为1/2000~1/1000,东南亚为1/125[2].HM的发病原因一直不明,通常认为与遗传、月经初潮年龄、产次、第1次怀孕年龄、营养不良、感染、社会经济地位和亚洲后裔等因素有关[3].家族性反复性葡萄胎(familialrecurrent mole,FRM)是HM中一种极为罕见的类型,是指一个家族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反复发生2次或2次以上HM.本文对FRM近年来研究进展从印迹基因和基因突变两方面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过程中ER和PR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R和PR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组(30例),卵巢子宫内膜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组(15例)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0例)的表达。结果癌变组ER、PR的表达显著低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及内异症组(P<0.01),不典型增生组与内异症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内异区的ER、P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癌变组的癌变区、移行区的ER、PR表达明显低于内异区(P<0.01),而癌变组的癌变区和移行区两者表达无差别。癌变组的癌变区、移行区的ER、PR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ER、PR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恶变过程,内异症癌变失去了对性激素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