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开  黄少新  邓玄  阳冬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68-2770
[目的]调查桂林市2003~2006年狂大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桂林市市区及辖区各县发生的狂大病病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个案调查.包括病例的一般情况、致伤程度和伤口处理情况、免疫接种、致伤动物、病程和潜伏期等. [结果]桂林市2003~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以农民为主,占79.6%;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2岁;90.7%伤口处理不规范或未处理;85.8%未注射狂犬病疫苗;99.19%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平均潜伏期为68 d,平均病程为4 d,其中头面部、手部和上肢、躯干和下肢受伤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6、113和178 d,Ⅱ度与Ⅲ度致伤患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50和96 d,有狂大病疫苗接种史与无狂犬病疫苗接种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2 d和66 d.伤人动物中,犬类占85.8%,发病动物占59.3%,未免疫动物占86.2%. [结论]犬只免疫率底,暴露后伤口未处理或处理不规范,以及未免疫接种和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血清(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犬只管理、加强农村地区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动物致伤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当前遏制狂犬病高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诺瓦克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疫情特征、临床表现,采集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该疫情共发生病例54例,发病年龄8月8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病程35 d;采集7份患者粪便标本,经RT-PCR检测,4份诺瓦克病毒阳性;进行传染源管理、饮用水消毒、和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等综合处理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诺瓦克病毒性腹泻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呕吐,少数病例低热,病例一般症状较轻,可自愈,患者粪便样诺瓦克病毒阳性;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桂林市2002~2005年狂大病免疫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林市各县(区)2002~2005年35例接种狂犬疫苗失败者及42例对照者进行狂犬病免疫失败相关危险因素个案调查,包括病例的一般情况、致伤部位、致伤程度和伤口处理情况、免疫接种等,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项研究指标中有5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3项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伤口处理、注射第一剂疫苗时间和是否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结论伤口不处理或未正确处理、未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未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是发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气象及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汇总桂林市辖区12县1991-2005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资料及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收集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2个县和最低的2个县共46个乡镇地质因素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和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县达到69.0/10万,最低的县为7.3/10万。伤寒副伤寒多年月平均发病率与多年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无统计学相关。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岩溶分布中的岩溶区、岩性条件中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饮用水类型中的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中的裸露型岩溶水-裂隙溶洞水等5个地质因素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伤寒副伤寒发病影响作用大小的地质因素依次是:岩溶区分布〉地下水类型〉岩性条件〉饮用水类型。岩溶分布为岩溶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性条件为碳酸盐岩、饮用水类型为岩溶水的乡镇其伤寒副伤寒发病等级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其他地质因素类型。结论气温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相关;岩溶区分布是影响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岩溶区、碳酸盐岩岩性地质类型、裸露型岩溶水地下水类型、岩溶饮用水类型为影响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桂林市辖区12县(市区)1991~2005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5年桂林市辖区12县5城区共报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32105例,年均发病率为45.53/10万。各县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69.1/10万,最低为7.3/10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2,P〈0.01),6~1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67.12%);农民发病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2.58%,学生次之,占总发病数的29.23%;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占90.%以上。1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78起,水型传播占92.31%。结论桂林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水平较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学校井水的监测和消毒,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和健康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桂林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和应对策略的调整。方法根据卫生部相关方案,查阅病历,采集病例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记录表,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却是在出境时由口岸检疫发现。123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二代病例,亦未造成社区传播。病例病情温和,未服用达菲治疗,咽部带毒时间较长。结论通过对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过程分析,体现国家应对甲型H1N1流感不断认识和防控策略由围堵到针对性干预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广西某中学学生在校饮用有异味桶装饮用水后所引起部分学生自述不适而就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校在校学生共1 850人,饮用有异味桶装饮用水后有262人自述不适而到当地医院就诊,对其中自述有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共48人进行重点体检,并对8位自述有腹痛腹泻的4位学生取肛试子样品送检;该校桶装饮用水及食堂中餐食品全部取样送检;检查结果显示,桶装饮用水有异味,检测为游离余氯超标。食堂中餐食品无异常。学生体检及化验无异常。结论 该事件疑似群体性癔病,提示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注意处理方法,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及心理疏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居民意外死亡原因及分布 ,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ICD -9分类法 ,对该市城区1993~2002年1449例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意外伤害死亡率平均为34.34/10万 ,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位居所有疾病死亡的第4位。在意外死亡死因构成中 ,交通事故占36.51% ,列第1位 ,第2、3位分别是淹死 (12.77 % )和意外跌落 (11.73 % )。意外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 ;30~59岁年龄组死亡比例较高 (占47.01% )。结论意外伤害死亡较普遍 ,应引起重视 ,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桂林市2002-2010年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菌株的耐药性,提出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 对桂林市2002-2010年间发生的49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收集到的246株甲型副伤寒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高发月份依次为6、11和10月,分别占总暴发疫情的22.45%、20.41%和16.33%.学校为疫情发生的重点单位,占总暴发疫情的79.59% (39/49).水源受污染是引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主要因素.甲型副伤寒暴发菌株对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敏感率达100%,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分别为73.81%和69.05%.结论 桂林市副伤寒疫情逐年下降,学校是疫情发生重点地区,水源污染是主要危险因素,氟哌酸、氯霉素、呋喃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啉5种抗菌素为桂林地区甲型副伤寒暴发时治疗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水污染引起的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广西桂林市一所乡级中学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累计报告了419例病例,罹患率达到了35.15%.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