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全州县33年以来流动人口中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进一步防治疟疾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全县各医疗单位历年流动人口疟疾病历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全州县33年以来在流动人口中血检人数共15 854例,发现疟疾病例共3 014例,血检平均阳性率为19.01%,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3.07/10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全部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的间日疟。本世纪以来流动人口的疟疾感染病例数量在逐步减少,但全部病例属于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所感染,并多数病例为恶性疟。结论尽管广西全州县流动人口中曾经出现过较多的疟疾病例,但未出现对当地居民的感染及危重、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西全州县2009-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州县2009-2014年各乡镇卫生院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州县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 690例,死亡病例16例;年均发病例为644.75/10万,年均死亡例为0.33/10万.2009发病率最低,为18.01/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924.81/10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报告死亡病例最多,为10例,死亡率1.22/10万,其次为2014年报告4例死亡病例,死亡率0.49/10万.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58.92%;年龄主要集中于0~5岁年龄组,占96.40%;职业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占97.74%;病例全年各月份均有分布,以4~7月份为高峰期,占67.53%:病例全县18个乡镇均有出现,全州镇、龙水镇和才湾镇三个乡镇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5.87%;病原学检测显示,2010年、2014年优势病原体为EV71;2011-2013年优势病原体为其它肠道病毒.结论 全州县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EV71与其它肠道病毒交替成为优势病原,<5岁散居及幼托儿童是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最北部全州县历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评价本世纪以来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查阅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50年代疟疾是当地的主要传染病,存在多种疟原虫传播流行,当地居民人群疟疾阳性率为284.25/10万,其中1955年为722.84/万,60年代为70.05/10万,70年代为12.74/10万,80年代为22.43/10万,90年代为18.67/10万,本世纪为1.56/10万。1962年后未发现三日疟及恶性疟病例。自1990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该县的疟疾病例均来自流动人口。结论该县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存在流动人口将疟疾输入传播的威胁,因此,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州县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4~2009年淋病、梅毒、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累计报告淋病、梅毒、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艾滋病)1009例,年均发病率为21.68/10万,年发病率分别为2004年14.79/10万、2005年为10.39/10万、2006年为17.58/10万、2007年为21.39/10万、2008年为26.65/10万、2009年为38.51/10万。年均发病率,淋病为5.31/lo万,梅毒为13.26/10万,艾滋病为3.12/10万。1009例中,男性590例,女性419例;梅毒、淋病、艾滋病,男性分别为311、179、100例,女性分别为306、68、45例。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艾滋病、梅毒、淋病均为25~34岁。[结论]全州县梅毒、淋病、艾滋病发病率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州县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州县2004~2009年淋病、梅毒、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累计报告淋病、梅毒、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艾滋病)1009例,年均发病率为21.68/10万,年发病率分别为2004年14.79/10万、2005年为10.39/10万、2006年为17.58/10万、2007年为21.39/10万、2008年为26.65/10万、2009年为38.51/10万。年均发病率,淋病为5.31/10万,梅毒为13.26/10万,艾滋病为3.12/10万。1009例中,男性590例,女性419例;梅毒、淋病、艾滋病,男性分别为311、179、100例,女性分别为306、68、45例。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艾滋病、梅毒、淋病均为25~34岁。[结论]全州县梅毒、淋病、艾滋病发病率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州县疟疾监测点5年监测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疟疾监测点2005-2009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血检本地居民发热患者3780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员发热患者955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73%。媒介监测,共进行50次室外人工诱蚊和蚊帐内捕蚊,仅捕获中华按蚊1种5579只,平均叮人为53.52只/入夜。结论全州县疟疾监测点5年查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疟疾传播已阻断。但传疟媒介和输入性疟疾仍然存在,疟疾监测措施不能中断。  相似文献   
7.
2004-2009年广西全州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全州县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2004-2009年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3 140例,人群发病率为6.75/万,男性高于女性为2.7∶1。各型肝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甲肝1.12/万、乙肝4.53/万、丙肝0.78/万、戊肝0.04/万、未分型肝炎0.27/万;肝炎高发病例年龄在15~54岁,农民、公职人员和学生发病人数分别占67.36%、7.55%和6.71%,肝炎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乙型肝炎为主。结论全州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广西全州县2009年—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疫情报告及儿童麻疹一腮腺炎一风疹疫苗(MMR)的接种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过去的5年中该县疫情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802例,年均发病率为19.57/10万,每年的病例数多少与MMR疫苗接种数量关系密切。发病人群88.0396出现在10岁以下年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6:1,5~7月份为该县病例出现的高峰期,37.41%的病例集中在县城所在地的全州镇。结论需进一步提高腮腺炎病例高发乡镇儿童MMR疫苗接种率,完善病例个案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