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儿回春丹预防热性惊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回春丹对实验大鼠热性惊厥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只SD幼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安定组、回春丹(高)组和回春丹(低)组,以热水浴诱发惊厥发作,观察各组实验大鼠惊厥发生及死亡例数,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及肛温上升速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回春丹(高)组、回春丹(低)组和安定组对实验大鼠均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率,延长惊厥潜伏期及减慢肛温上升速度(P《0.01或P《0.05).而三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回春丹对热性惊厥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诊断明确的84例ITP患儿分别进行人类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疱病毒Ⅱ、EB病毒特异性IgM的检测和34例ITP患儿进行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8例ITP患儿的支原体抗体;采用金标法检测33例ITP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结果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单疱病毒Ⅱ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抗原、抗体、支原体抗体、H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4%(12/84)、11%(9/84)、11%(9/84)、26%(9/34)、6%(5/77)、22%(4/18)、48%(16/33)。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铅中毒儿童各年龄期血锌、钙、铁水平,为防治铅中毒、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儿保门诊儿童铅中毒组140例,非铅中毒组140例,分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三个年龄期进行分析。血铅、锌、钙、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铅中毒组儿童各年龄期血铅水平无明显差异,其均值均在轻度铅中毒范围。铅中毒组儿童各年龄期血锌、钙水平明显降低,血锌、钙缺乏检出率明显升高。铅中毒组幼儿期儿童血铁水平明显降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血铁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 防治儿童铅中毒应加强锌、钙营养,幼儿应适当加强铁营养。  相似文献   
4.
结核杆菌pIHSP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65KD(HSP6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HSP65,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从结核杆菌H37Rv株的基因组中扩增HSP65基因,克隆到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A中,构建pIHSP65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多聚体将其转染到Hela细胞中,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65基因的表达。结果所克隆的HSP65基因片段经测序完全正确。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有HSP65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杆菌pIHSP65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有效表达,为构建双抗原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以及在整体动物水平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腹腔注射(12.5μg/kg)、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12.5μg与25.0μg)、利巴韦林腹腔注射(123.3 mg/kg)、喜炎平腹腔注射(61.65 mg/kg)、炎琥宁腹腔注射(61.65 mg/kg)连续5 d的干预治疗,同时设RSV感染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第6天摘眼球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3+CD4+、CD3+CD8+水平;无菌剖取肺组织,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RSV载量。结果成功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RSV感染阳性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明显,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干预治疗后,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有不同程度恢复,RSV载量显著下降,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程度最轻,RSV载量最低,喜炎平、炎琥宁腹腔注射组次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感染阳性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干预各组小鼠外周血CD3+CD8+水平升高,CD3+CD4+与CD3+CD4+/CD3+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显著,喜炎平、炎琥宁腹腔注射组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与炎琥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均有抗RSV及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7%,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73.8%);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13.3%),表皮葡萄球菌(26.6%),金黄色葡萄球菌(9.5%),大肠埃希菌(17.1%),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6.7%),白色假丝酵母菌(9.5%);早产儿的感染率(18.8%)较足月儿(4.7%)高,出生后3 d新生儿较3 d新生儿感染率高(P0.05);感染组体重、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母乳喂养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基础因素和护理行为紧密相关,采取隔离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1年~2007年在该院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64例临床资料,对其肝功能损害时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损害与年龄、用药时间、乙肝病毒感染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损害大部分在用药2~4周时出现,年龄大于60岁和乙肝病毒感染者肝损率高,分别为38.04%和57.30%。结论乙肝病毒阳性者和老年肺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临床观察和定期复查肝功能,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个体条件选择较为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防应用小儿回春丹对热性惊厥(FC)大鼠大脑皮质谷氨酸(G 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探讨小儿回春丹预防FC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幼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小儿回春丹(高)组、小儿回春丹(低)组,以热水浴诱发惊厥(5 m in或至惊厥发作),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G lu、GABA含量。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大脑皮质G lu含量明显升高(P<0.01),GABA含量明显降低(P<0.05),GABA/G lu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儿回春丹(高)组、小儿回春丹(低)组大鼠大脑皮层G lu含量明显降低(P<0.05),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GABA/G lu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小儿回春丹预防F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大脑皮质G lu与GABA的含量,调节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与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变蒸的涵义、规律、脏腑变生次第说、变蒸的临床表现及处理进行系统的总结,变蒸学说是祖国医学中一种发育进程学说,对于指导儿科临床及儿童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效基因沉默工具,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与基因表达调控领域,特异性地降低或关闭目的基因表达.近年来,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RN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几种以RNAi为基础的抗病毒疗法目前正在进行不同时期的临床试验[1],有望成为抗病毒感染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