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强化个体化化疗治疗脓肿为主型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脓肿为主型脊柱结核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强化个体化化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VAS评分及Qswestry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CRP、VAS评分及Qswestry功能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强化个体化化疗治疗脓肿为主型脊柱结核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5年4月~2009年11同,共手术治疗38例,其中后拄合并后壁骨折8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2例,“T”形骨折10例,双拄骨折5例,前拄合并后半横形骨折3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8例,髂腹股沟入路12例,延长髂股入路5例,双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13例。结果解剖复位26例(63.3%)满意复位10例(32.7%)不满意复住2例(45%)。临床和X线优良率分别为705%和71.8%其中解剖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9%和364%(Χ^2=22.89,P〈0.01),并发症:坐骨神经不全性牵伸损伤1例(1.0%);深部感杂2例(2.0%)。结论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骨折切开复位不同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治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2008年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七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①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出现中心凹陷;②骨折块本身有压缩,但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撬起;③植骨不实,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④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碎骨块;⑤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⑥手术中摄X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⑦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七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1岁。车祸致右股骨骨折于某医院内固定后12天未出院。3天前,卧床上,因抬起臂部放置便盆时不慎,伤肢往后折了一下,即觉疼痛,并见旋转移位,逐渐肿胀,未予处理。于1995年2月9日,转我院,以“右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外旋移位”收入骨科。体查: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肢石膏托固定,石青松软,膝及小腿外旋,大腿肿胀压病,皮温稍高,足背动脉较健侧弱,足趾活动及血运尚好;手术切口已愈合拆线。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段螺旋形骨折,远段外旅移位,骨端锐利,两支矩形钉逆行髓内固定,钉短,不达近段髓腔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和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分别为(19.52±5.01).和(18.65±4.5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压钢板套骨栓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外侧切口 ,将股骨内外髁复位 ,用骨栓套入加压钢板后固定 ,然后将股骨髁部与股骨干复位内固定。结果 随访 9个月~ 5年 ,3 2例骨折全部愈合 ,优 8例 ,良 15例 ,中 8例 ,差 1例 ,优良率 71.9%。结论 加压钢板套骨栓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能解剖复位骨折断端 ,恢复关节面平滑 ,内固定坚强 ,有利于早期活动膝关节 ,恢复关节功能 ,防止关节粘连及僵硬  相似文献   
7.
我院骨科采用改良开窗式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6例 ,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 42岁 ;其中单纯腰椎管狭窄 1 2例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 4例。术前均行下腰椎 (L3 ~S1 )椎管CT扫描 ,扫描范围主要集中在椎弓上、下切迹及椎间盘水平。影像所见 :退变所致的椎体缘骨赘后凸 3例 ,椎板增厚1例 ,关节突增生肥大、侧隐窝狭窄 8例 ;软组织改变引起狭窄 4例 :主要是黄韧带肥厚 ,肥厚的黄韧带和膨出的椎间盘使其间隙过度狭窄而挤压神经根。1 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程度明显缓解,且观察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效果优于大剂量甘露醇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止痛时间更短,用药安全性更高,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邓信昌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43-354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患者,其中双侧髋关节病变10例,单侧病变6例,对26个病变部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治疗,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未出现骨折及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患者出院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达到预期目标,行走不受限,基本恢复了日常生活。肢体长度延长3~5 cm,平均3.4 cm。 Harris评分由术前36.2分恢复至术后90.1分。结论对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