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例1患者,男,54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 d”于2003年1月8日入院。经做头颅CT后明确诊断为脑出血(定位:左基底节区)。入院后经降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肢体活动较前好转。入院第5天,晨起时按摩、活动下肢时突发呼吸困难,颜面发绀,做心电图示SⅠQⅢTⅢ,继而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呼吸停止,以升压、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无效死亡。例2患者,女,69岁。因“胸闷气短3 d”于2004年2月15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 d前因脑出血住我院神经内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并行降血压、降颅压、抗炎、对症治疗好转出院。3 d前用力排便后出现胸闷…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静脉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肺静脉隔离术也成为目前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最紊乱的房颤波分布部位可能是房颤维持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最紊乱的房颤波在肺静脉内及肺静脉口部的分布特点,解释肺静脉内快速紊乱的电活动是否是房颤的主要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7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2天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 2天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背部放散,伴大汗、恶心、呕吐,持续 2小时后疼痛自行缓解,当时未介意。此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时有憋醒,伴咳嗽、咳痰而来院。既往患精神分裂症 15年。入院查体:BP150 /90mmHg(1mmHg=0. 133kPa),P80次 /min,R 24次 /min。呼吸略促,口唇紫绀,双肺底可闻及水泡音,心音低钝,余未见异常。心电图示II、III、aVF、V1 ~V6 呈QS型,伴ST段上抬 0. 1~0. 8mV,伴动态演变。CK3 205U/L,CK MB290U/L,WBC10. 9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4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性别分析,按患者年龄分为4组:(〈45岁,45~54岁,55~64岁,〉165岁)比较发病率、发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合并症、并发症、支架植入术(PCI)例数。结果4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11:1,25:1,2.47:1和1.16:1。女性较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晚10年,女性患者行PCI例数少于男性。绝经后女性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老年女性AMI的临床特点有重要影响。应提供女性对AMI的认识,及时、合理、积极的治疗AMI。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冠状动脉血栓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87例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发病至行PCI的间隔时间、IRA梗死节段内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结果 血栓组发病至行PCI术的间隔时间更长(13.95±5.00和7.40±4.50,P<0.005);血栓组较对照组高血压发病率高(75%和43.14%,P<0.005)而糖尿病发病率低(8.33%和41.18%,P<0.005);血栓组RCA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近端与远端IRA分别为4.20±1.08和3.40±0.85;4.20±0.76和3.20±0.41,P<0.005).结论 ①从发病到行PCI间隔时间、高血压、糖尿病、RCA内径均为血栓负荷量的影响因素.②RCA内径是大量血栓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46例高龄STEMI患者(高龄组)和64例年轻STEMI患者(年轻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直接PCI治疗的情况.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与年轻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73.9%比28.1%,P〈0.01);2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达到心肌梗塞溶栓(thrombolysis inmyox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患者比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年轻组长[(64.4±25.4)min比(49.7±21.8)min,P〈0.05];高龄组住院期间、随访期间累计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组。随访期间,高龄组1例术后4个月猝死,死亡原因不明,1例术后1年死于脑出血:年轻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高龄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治疗对策。方法3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发病时间1~8h,均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冠脉内有血栓。24例患者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其中18例患者急诊冠脉内植人支架,6例患者因冠脉内血栓负荷量很大,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后,继续以静脉泵入替罗非班36~48h。结果1周后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内血栓消失,1例患者罪犯血管轻度狭窄,未行PCI术,其余5例行PCI术;4例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量大,予以冠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当时未行PCI术,继之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1周后择期PC]术;4例患者血栓负荷量中等,应用球囊通过血栓,同时应用肝素盐水静脉内注入,将血栓冲至冠脉远端,再行PCI术;4例患者血栓负荷量大,应用抽吸导管,未成功者改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入,择期PCI术。结论冠脉内血栓病变应依据血栓负荷量多少采取相应对策,替罗非班应用疗效较好,冠脉内溶栓治疗亦有一定疗效,球囊通过冠脉血栓肝素盐水冲洗只适用于血栓负荷量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 (AFL)中 ,心房激动顺序的变化与双电位标测这两种消融终点的判断方法 ,以期提高成功率 ,减少复发率。选取 1997年 11月至 2 0 0 2年 9月连续收治的 4 3例典型AFL病人。按照消融终点不同 ,以及收治时间顺序分为心房特征性激动顺序变化组 (AC组 ) ,双电位组 (DP组 )。于右房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进行线性消融。AC组以出现右房特征性激动顺序的变化 (即低侧位右房刺激时呈逆钟向阻滞 ,冠状静脉窦刺激时呈顺钟向阻滞 )为依据判定为峡部双向阻滞。DP组在AC组消融结果基础上 ,以消融线上标测到宽间期双电位 (>10 0ms)为依据判定为峡部双向阻滞。随访复发率。结果 :4 3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达到相应的射频消融终点。DP组所有患者消融成功后双电位为 116 .6± 12 .5ms。随访 14 .5± 5 .4个月 ,AC组的复发率高于DP组 (2 3.5 %vs 0 ,P <0 .0 5 )。结论 :作为峡部双向阻滞的指征 ,宽间期双电位比心房特征性激动顺序变化更准确 ,手术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操作的一些细节问题,为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借鉴.方法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2月~2009年5月45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植入方法、植入效果、植入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1年因脑卒中死亡,1例患者出现术后囊袋渗血、血肿,1例患者出现起搏综合征,1例患者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牢被发现重新连接后起搏正常,经室间隔起搏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明显缩窄,经双心室起搏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起搏器随诊为延长起搏器寿命,发挥起搏器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操作的一些细节问题,为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借鉴.方法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2月~2009年5月45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植入方法、植入效果、植入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1年因脑卒中死亡,1例患者出现术后囊袋渗血、血肿,1例患者出现起搏综合征,1例患者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牢被发现重新连接后起搏正常,经室间隔起搏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明显缩窄,经双心室起搏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起搏器随诊为延长起搏器寿命,发挥起搏器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