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宫腔镜操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收集6年来临床资料齐全的妇科宫腔镜操作病例1 582例,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47例宫腔镜检查操作中并未发现明显手术并发症。735例宫腔镜手术中共有1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其中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54%,大出血发生率为0.27%,过度水化综合征发生率为0.68%,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14%,无空气栓塞病例出现。刮宫史显著增加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OR=3.59,95%CI:1.19~10.88)。结论妇科宫腔镜检查的并发症较罕见,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不容忽视;有刮宫史的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大;应重视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术中的监护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刺配合针刀治疗的整体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腰疼功能评分标准(JOA)评分、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刺配合针刀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整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分析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及KPC型阳性菌株与插入序列ISKpn6的关联。方法采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通过gyrA、parC基因测序和比对确认了1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PCISKpn6)连锁检测均采用PCR法,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亚型通过测序和比对进行确认。结果 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除对四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率>83.3%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50.0%,有的甚至100.0%耐药;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中共检出TEM-1 17株、CTX-M-3 4株、LAP-2 1株、KPC-2 14株、IMP-4 2株、DHA-1 4株、OXA-1 1株共7种耐药基因亚型,且基因检出与其细菌耐药表型相符合;14株KPC-2型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每一株均有阳性基因检出,且检出的7种耐药基因亚型分布于β-内酰胺酶4个类别中,显示耐药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多种性;14株携带KPC-2型基因的阳性株其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提示KPC-2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6高度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6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康复锻炼,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运动耐力(6MWT)、呼吸困难(CAT)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分别为(67.2±9.3)%、(66.3±6.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61.1±8.7)%与(62.2±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AT评分为(8.3±2.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0.4±2.1)分,6MWT为(386.5±39.4)米,显著优于治疗前的(301.2±38.8)米,对照组治疗后CAT评分为(12.5±2.4),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6±2.2),6MWT为(322.4±39.2)米,显著优于治疗前的(301.5±38.7)米,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AT显著低于对照组,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IL-6、TNF-α分别为(3.21±1.68)mg/L、(9.04±1.34)pg/mL、(6.54±0.95)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82±1.71)mg/L、(9.83±1.32)pg/mL、(7.47±0.98)p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RP、IL-6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康复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紧急钻颅和顺序脑膜剪开术在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接受紧急钻颅+顺序脑膜剪开术治疗(治疗组),并将同期27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一次性脑膜剪开术治疗的同病症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确诊至减颅内压完成时间、术中急性脑膨出、瞳孔恢复情况和术后6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确诊至减颅内压完成时间、术中急性脑膨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瞳孔恢复正常率40%,部分缩小率53.33%,无变化率6.6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81%,25.93%和59.26%,两组差异显著;术后6月GOS评分显示,治疗组良好率53.33%,中残率20%,重残率10%,植物生存率3.33%,死亡率13.3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1.11%,14.81%,18.52%,7.41%和48.15%,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术后6月并发症总发生率30%,对照组81.48%,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紧急钻颅和顺序脑硬膜剪开术可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赢得充分减压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一种起源于滤泡旁C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仅占所有甲状腺癌的5%,但因甲状腺髓样癌预后较差,其所致的死亡占甲状腺癌总死亡的8~13%~([1-2])。因此,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甲状腺髓样癌能特征性地表达降钙素(calcitonin,CT),后者可以分泌并释放进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2011年12月收住的53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2.34%,例次感染发生率14.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和颅内感染为主,占全部感染的73.40%,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9.02%,其次是G+菌,占29.51%,真菌占11.47%.结论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加强环境微生物监测,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清洁消毒,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止血法对卵巢基质血流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创面止血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单极电凝止血、B组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止血、C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比较3组手术情况、卵巢基质血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A和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t=6.81,7.49,P0.05);术后6个月时,B和C组两组卵巢窦状卵泡数(AFC)、基质血流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EDV)均明显高于A组(t=3.79,5.90,3.02,6.82,7.75,3.00,P0.05),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明显低于A组,雌二醇(E2)明显高于A组(t=10.20,8.49,14.70,11.10,9.21,15.56,P0.05),且B和C组两组基质血流、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法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维持卵巢基质血流相对稳定,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勤维  边佳  林爱宝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05-170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宁波大学附属鄞州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产后发热的1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其是否发生产褥感染分为病例组34例和对照组133例,对所有产妇发热后0、12、24、48、72 h行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计算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评估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并构建ROC曲线,评价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诊断价值。 结果 病例组34例,平均年龄(29.03±1.07)岁,平均孕周(39.01±1.11)周;对照组133例,平均年龄(28.88±1.71)岁,平均孕周(39.49±1.31)周。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产妇产后发热后0、12 h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例组产妇产后发热后24、48、72 h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产妇产后发热后24、48、72 h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应AUC分别为0.803、0.879和0.947,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7%、81.3%和83.3%,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4.8%、88.3%和89.1%。 结论 产妇产后发热后24~72 h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异常升高对产妇产褥感染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