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尔硫对冠心病病人的抗脂质过氧化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方法:冠心病病人30例为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8±s6a),给予地尔硫30mg,po,tid,共4wk。健康人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8±9a)。结果:治疗组在给药前较健康人组的血清oxLDL,LPO,SCL,LCL值显著升高,P<0.01,GSH-Px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oxLDL,LPO,SCL,LCL值显著下降,P<0.01或<0.05,GSH-Px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健康人组相比,除LCL外,其他指标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尔硫是一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是近10多年来发现的器官局部血流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ET收缩血管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同时释放NO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正常情况下,ET和NO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血管的舒缩功能,两种血管活性物质平衡破坏便导致血管收缩,引起细胞损伤,从而引起各种脏器疾病的发生。现对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其新生儿血浆ET、NO水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ET、NO的生物学特性1.1 ET的生物学特性ET是Yanagisawa在1988年分离、纯化并命名的,为21个氨基酸的肽类家族,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中国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PCR和免疫酶联吸附测定技术对160例冠心病患者和164名非冠心病对照进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K等位基因频率、ICAM1血浆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含K等位基因的个体ICAM1血浆水平(344.34±128.59μg/L)高于不含K等位基因的个体(303·54±108·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其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升高(P=0.006,OR=2·158,95%CI:1.250~3.727);K等位基因与吸烟在影响冠心病发生危险性方面有协同作用。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其中K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不同工种成人的体质状况。 [方法 ] 2 0 0 0年在山东省 3市的 1 4个区 (县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择农民、工人和脑力劳动者合计 72 0 0人 ,分为甲组 (2 0~ 39岁 )和乙组 (40~ 59岁 ) ,测定并比较各种形态指标与肺活量。 [结果 ]甲组身高、肺活量脑力劳动者 >工人 >农民 ,体重、臀围 ,脑力劳动者 >农民、工人 ,腰臀比农民 >工人、脑力劳动者 ,肺活量 /体重农民 <工人、脑力劳动者 ;乙组身高、肺活量脑力劳动者 >工人 >农民 ,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农民 <工人、脑力劳动者。 [结论 ]不同工种成人的形态指标与肺活量有所不同 ,应采取措施减少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6例,正常对照组50例。24小时平均R—R间隔(MRR)CHF组681.2±96ms,正常对照组826.65±127ms,P<0.01。24小时R—R间隔均数标准差(SD)CHF组76.8±54ms,正常对照组154.9±65ms,P<0.01。CHF死亡患者SD51.6±18ms,未死亡患者86.5±20ms,P<0.01。提示心率变异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PP)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但是现在尚不能肯定PP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作用是否独立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亦不清楚PP对CHD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是否不同,PP对CHD危险的界值也无统一的看法。本研究应用山东省高血压数据分析中、老年PP对急性心肌硬死(AMI)预测价值的差异,对导致AMI危险的PP界值亦做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自山东省高血压调查人群,于1991年8~10月进行基线调查,记录各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心肌梗死史等等,按照统一的随访方案和诊断标准对A…  相似文献   
7.
脉压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其对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与DBP,有些学者甚至提出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应包括对PP的控制.但是现在尚不能肯定PP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是否独立于SBP和DBP,亦不清楚PP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是否有所不同,PP对冠心病危险的界值也没有统一的看法.有些研究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另一方面,许多观察性资料都显示,目前降压治疗中普遍存在"60/90规则",即大约90%的患者DBP能控制在90mm Hg以下,但只有60%左右的患者SBP可以控制在140 mm Hg以下.这又引起了高血压降压治疗过程中SBP与DBP下降不平行是否会导致PP加宽的争论.中国目前大约1.3亿高血压人群,中老年人群中则有一半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类型,这使对脉压研究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汉族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山东省章丘地区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高龄高血压组)和体检正常老年人98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观察AA、AC和CC不同基因型以及该点A、C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AA、AC和CC基因型在高龄高血压组的分布为83(79.81%)、20(19.23%)和1(0.96%),正常对照组为82(83.67%)、16(16.33%)和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50,P>0.05);A1166与C1166等位基因频率在高龄高血压组中分别为186(89.42%)和22(10.58%),正常对照组为180(91.84%)和16(8.1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38,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分子变异与山东省章丘地区汉族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TG)基因多态性及体重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对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8例血压正常者血管紧张素原的M235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组收缩压、体重指数和血管紧张素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MM、M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7、0.319、0.333,0.564、0.244、0.192,差异明显(P〈0.05),TT基因型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最高。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示T等位基因和体重指数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同时二者存在着协同作用。结论T等位基因、体重指数是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有效指标,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