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两类。作为外科急症,其来势凶猛,如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自1993年2月-1995年10月,我们用7.5%高渗盐水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22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术前及术后1、2、3、4周胃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IgG、IgA进行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病人术前CD3 、CD4 、CD4 /CD8 之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周CD3 、CD4 、CD8 、NK细胞活性均降低,切除组术后2周开始CD3 、CD4 、CD4 /CD8 之值及NK细胞活性出现攀升,术后3周之水平已超过术前,术后4周基本接近正常;而未切除组则无明显变化。胃癌病人术前IgG、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为高,术后1周尤甚(P<0.01),切除组在术后2周开始下降,3周后基本正常;未切除组则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胃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手术切除原发癌瘤,尽管部分患者未能达到根治目的,也能使荷瘤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得到缓解。术后1周内所表现的细胞免疫功能几近衰竭,可能造成癌瘤的扩散和转移,强调手术前后应对病人的免疫状态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探讨右旋柠烯乳剂 (D limonene)对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人胃癌BGC 82 3细胞株经反复传代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 4 0只荷瘤裸小鼠随机分成 4组 ,移植后第 5d开始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5 氟尿嘧啶 (5 FU)腹腔注射、D limonene灌胃、D limonene灌胃 +5 FU腹腔注射共 7周。第 8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 ,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变化 ,光镜与电镜观察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观察荷瘤鼠腹膜、肝、其他脏器肿瘤转移及腹水情况。 结果 D limonene组、联用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胃癌的原位肿瘤瘤重与抑瘤率、AI、MVD、VEGF下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腹膜、肝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结论 D limonene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抑制了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SAP-ALI)时血清促/抗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长白猪,体重25~30kg,13头,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4)、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组(模型组,n=4)、大黄附子汤治疗组(治疗组,n=5)。其中模型组采用主胰管内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ml/kg)诱导SAP-ALI模型。三组均于术后即刻、术后6h、12h、24h、48h、72h取血,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抗炎因子(IL-4)浓度变化,同时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清内毒素(LPS)含量。术后72h处死动物,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观察胰腺与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6~72h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浓度及肺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4浓度在术后24h开始较对照组逐渐升高(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浓度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但血清IL-4浓度于术后12h出现明显升高,48h达到峰值。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1β)、抗炎因子(IL-4)及内毒素等共同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大黄附子汤通过降低血清LPS水平,进而下调血清TNF-α及IL-1β表达,上调IL-4表达,减轻SAP-ALI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死亡高峰主要是坏死的胰腺组织引起的继发感染,其主要源于SAP时肠黏膜屏障破坏引起的细菌易位~([1]),营养支持是减少SAP细菌易位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对大鼠SAP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其对空肠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突触是神经元间进行信号传递的重要结构,它的破坏和丢失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将产生重大影响。突触功能障碍及缺失是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早期的病理过程,是AD疾病过程中的重要神经病理改变之一,并且是与认知功能下降最为密切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对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N-糖链抑制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刺激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为干预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BP homologousprotein,CHOP)的mRNA表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试验观察Tm、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刺激Neuro2a细胞后的LDH泄漏率。结果: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预处理组GRP78及CHOP mRNA表达与Tm(5μg/ml)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可以抑制Tm诱导内质网应激时GRP78及CHOP mRNA的表达。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预处理组与Tm组相比,LDH泄漏率明显下降(P<0.05),因此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可以降低Tm和STS刺激后的LDH泄漏率。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8.
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小光  史树毅 《铁道医学》1999,27(4):227-229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对术前及术后1、2、3、4周胃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IgG、IgA进行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病人术前CD3、CD4^+、CD4^+/CD8^+之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CD3^+、CD4^+、CD8^+、NNK细胞活性与均降低,切除组术后2周开始CD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黄附子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9只)、ANP组(21只)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20只).经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且酸钠1 ml/kg体重建立ANP模型,同时行空肠造瘘.治疗组于制模后0.5 h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大黄附子汤2 ml,隔4、8 h再注入2 ml;其他两组注入等容积生理盐水.术后24 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淀粉酶、内毒素、D-乳酸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胰腺、小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测定肠上皮损伤指数,观察小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血淀粉酶、内毒素、D-乳酸含量及DAO活性分别为(152±32)U/L、(6.95±2.10)pg/L、(3.96±1.08)μg/ml和(14.26±2.67)μg/ml,ANP组分别为(1549±93)U/L、(40.48±3.41)pg/L、(12.34±1.23)μg/ml和(80.28±3.54)μg/ml,治疗组分别为(655±49)U/L、(19.55±2.50)pg/L、(6.75±1.36)μg/ml和(20.69±7.53)μg/ml,ANP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ANP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分别为(389.44±29.87)μm、(16.52±3.73)μm,显著低于治疗组的(501.95±45.38)μm、(27.82±5.17)μm,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的(658.72±57.49)μm和(35.49±6.43)μm;而肠上皮损伤指数为3.72±0.6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2.12±0.37和假手术组的0.85±0.24.同时,大黄附子汤治疗后小肠黏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亦均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 大黄附子汤可明显减轻ANP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大鼠蛋白激酶C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动物体内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和失血性休克+内毒素组,以大鼠失血性休克时LPS所致ALI为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TLR4与PKC的蛋白表达,EMSA检测NF-κB活性变化,观察肺脏含水量、肺脏病理变化.结果 失血性休克早期即可发生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脏含水量上升,组织学检查显示肺脏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肺组织PKC与NF-κB DNA活性、TLR4同步增强,尤以内毒素作用后为著.结论 PKC的活化参与了失血性休克时ALI的发病,即TLRs/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