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住院病人最常见的出院诊断[1]。一般人群中CHF的患病率为1%~2%,<65岁者<1%,65~79岁者>,80岁以上者达10%~20%[2]。NYHAⅢ和Ⅳ级的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3]。高血压和心肌梗塞治疗方法的改进能提高该疾患病人的生存率,但最终都将发展为CHF[4]。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病人住院需求多,因而家庭开支和社会服务的投入亦多,70岁以上的患者约花费了国家投在CHF上之卫生服务的70%[5]。1 病因和诱发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和年轻人CHF的病因是相似的,只是前者更倾向于多因。高血压和冠心病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占70%…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访3年。所有患者随访前后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检查。按照HRV的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00ms和100ms,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称为美托洛尔组,而另一组仍称为异常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3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3年后,美托洛尔组SNDD较异常组好转(P0.01);MBPS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异常组的IMT较正常组和美托洛尔组明显增厚(P0.05);HR则美托洛尔组明显减慢(P0.05)。异常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和美托洛尔组(P0.05),而正常组和美托洛尔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HRV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预示动脉硬化进展加快,HRV成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美托洛尔可干预HRV的异常,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安体舒通治疗慢性难治性心衰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体舒通的结构式类似醛固酮 ,因而对后者起竞争性拮抗作用 ,减少醛固酮在远曲小管钠 -钾交换作用 ,属于弱利尿剂 ,临床也不做常规使用 ,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对一些常规利尿作用欠佳的慢性难治性心衰患者 ,给安体舒通口服 ,心衰症状、体征改善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0例心衰患者均系我科近 3年住院患者 ,经临床及辅助检查确诊。其中扩张型心肌病 4例 ,冠心病 2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例 ,肺心病 1例。年龄 38~ 6 8岁 ,男 7例 ,女 3例 ,病程 2~ 12年。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分级 ,全部患者心功…  相似文献   
5.
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自其被发现以来即受到广泛的重视。首先研究者们发现其与心力衰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后来又证实其与缺血性心脏病明显相关,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其对于其它多种心血管疾病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发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64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靶器官损害情况将患者分为四组,分析比较动态血压各参数。结果 四组间各参数差异明显,以肾脏损害组均值最高。有脏器损害的三组夜间平均血压及夜间/白昼血压比值较无损害组明显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脑和肾脏损害组的白昼平均血压亦比无损害组高,差别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结论 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综合征,症状易反复,患者劳动力减弱,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CHF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措施在不断改进.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基石的生物学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1].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CHF中的地位亦得到肯定,已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热点[2].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4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ACEI(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 6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8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年,加重10天于2011年2月8日入院。既往有吸烟史。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PCI术前Allen试验阳性。于2011年2月12日用5F造影导管顺利经桡动脉行  相似文献   
10.
赵林凤  赵琦  吕翠英  张丽波 《河北医药》2002,24(11):880-881
目的:评估心率变异性(HRV)在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我们随访了98例病人,最长时间达4年,HRV采用时域分析法。预后判定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Cox分析表明,SDNN(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及SDNNindex(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是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子,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则显示SDNN≤50ms和SDANN≤40ms是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HRV降低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V分析是否作为危险分层指标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