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赵雪峰  赵玉芳  胡丽  张春芳  赵守良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1042-1043,1046
目的:对震区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状况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灾后社会支持问卷、震前生活事件问卷、自编地震及余震中丧失程度调查表及PTSR症状修订量表,在震后3个月,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8%的中学生出现轻度创伤后应激反应,2.9%的中学生出现中重度应激反应,出现应激反应的女生在人数及得分上均明显高于男生,各年级在出现应激反应的人数上没有年级差异,但在其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发生相关的因素有性别、震后心理辅导、震前生活事件以及丧失程度。结论:震后中学生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具有严重应激反应的个体并不多;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尤其是在灾难的再体验及过度觉醒反应上,初三和高三年级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性别、震后心理辅导、震前生活事件以及丧失程度影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汶川地震后1个月受灾居民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为今后的援助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灾后社会支持调查问卷,在地震后1个月,对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什邡市、汉旺镇地震点的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居民290人,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为81.38%;物质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平均得分分别为(4.26±0.65),(3.82±0.89),(4.06±0.81)分,3个维度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8,P<0.01),在不同社会支持维度上,社会支持提供者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情感支持维度上,女性得分为(4.18±0.74)分,男性为(3.92±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早期的居民得分低于学龄期、青年期和成年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震后1个月,震区居民获得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较多,男性及成年早期居民获得的情感支持较少,应加强对信息支持的重视及情感支持的提供.  相似文献   
3.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