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飞利浦工作站IntelliSpace (IP) (无体模)和Mindways (MW) QCT Pro(有体模)两种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腰椎BMD值的重复性、相关性、一致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需要进行腹部扫描患者222例,将扫描数据分别传到IP和MW骨密度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应用 Pearson 相关性检验分析两种软件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应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是否有差异,应用Bland-Altman 图分析二者的一致性。自222例数据中随机抽取30例,由 2 名测量者在不同时间分别在各自软件上测量2 次椎体BMD 值,评价两个软件测量重复性。结果 重复性研究:IP及MW 对于所选 30 例 2 次测量结果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77,P<0.01) 。2次测量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P测量BMD值(92.93±36.16 mg/cm3)显著低于MW测量BMD值(112.78±41.36 mg/ cm3),但两者测量值之间成正相关(r=0.911,P<0.01),对原始数据进行Bland-Altman 分析,差值大部分位于差值平均值±1. 96 标准差范围内,提示两种测量一致性好。结论 IP骨密度测量软件不能直接采用QCT诊断标准,但其与MW骨密度测量软件的一致性及相关性好,可用于对临床患者骨密度的评价及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RIS迭代重建技术与CARE dose 4D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在肝脏平扫中对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1)尸体标本研究:采用130 kV,mAs为250~30(每次递减20)的扫描参数对尸体标本上腹部进行扫描,对扫描后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经测量分析后选择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的扫描条件进行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120例进行肝脏CT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0例。 A组采用130 kV、图像质量控制参考毫安秒150 mAs自动毫安控制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B组采用130 kV、250 mAs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记录2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3名医师采用盲法对4组图像进行噪声测量、对比噪声计算等客观评价及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尸体标本研究得到规律: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时mAs可降低至150 mAs。将其应用到临床,临床研究扫描剂量为:A 组CTDIvol 为2?.35~16.3 mGy;DLP为63.4~287.5 mGycm。 B组CTDIvol为25.7 mGy;DLP为523.8~586.6 mGycm。 A组较B组降低了50%~70%。 A1、B1、B2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B1图像质量高于B2图像质量,A1图像质量与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2图像质量最差,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迭代技术与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相同剂量条件下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在保证图像质量条件下可以降低肝脏平扫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肺下缘的CT影像解剖学表现。方法:临床胸部CT检查中,随机选取无明显心肺疾患者61例,对肺底及其肺下缘进行SSD法三维CT成像,观察右肺下缘的位置及三维形态结构。结果:右肺下缘最低点:42.62%位于T12水平,40.98%位于L1水平,13.1%位于T11水平,位于T10及L2水平各占1.65%,活体右肺下缘的位置比解剖学右肺下缘要低得多,两者相差一个肋间。31例右肺下缘的走行呈一条下突的弧形线,19例呈平坦走行,11例呈不规则走行。右肺下缘线轮廓光滑者20例,呈小锯齿状28,呈波浪状11,呈分叶状2例。结论:三维CT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右肺下缘的位置与形态,观测右肺下缘的影像对肺底及相邻结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纤维喉镜与模拟内镜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作用和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上呼吸道在阻塞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对21例经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并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上呼吸道图像.检查在清醒和睡眠2种状态下进行.测量软腭平面、悬雍垂平面、舌后平面和会厌平面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结果:纤维喉镜与仿真上呼吸道图像在上呼吸道的4个平面的测量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前后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左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醒与睡眠状态下,上呼吸道的腔径有明显不同;腔径的变化以左右径变化为主;纤维喉镜在上呼吸道的动态观察中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仿真上呼吸道图像能够真实的显示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合原始的二维图像可提供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KG*2〗探讨320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测量中的临床价值。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东芝Aqulion One 320层螺旋CT对输尿管全程进行扫描,在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技术中的冠状面重建图像上测量结石最大直径及面积,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后测量结石体积。 〖HTH〗结果〖KG*2〗100例患者冠状面重建图像组测量结石的平均最大直径和最大面积大于横断面图像(P<0.05)。VR重建后测量结石体积24~3 060 mm3。与冠状面重组图像测量相比较,对于<5 mm的输尿管结石在横断面图像上有37%结石的最大直径被低估。 〖HTH〗结论〖KG*2〗多层螺旋CT扫描中横断面图像测量结石最大直径会低估结石的真正最大直径;冠状面重建图像测量结石大小的准确性高于横断面图像测量。VR重建后测量的结石体积有助于临床选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正常人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不同弥散方向个数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平均扩散系数的异同.方法 应用相控阵神经血管线圈,随机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DWI成像检查和6、15、25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各取得数据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头颅常规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用DTI分析软件DtiStiduo 2.4对获得的弥散加权像和弥散张量图像进行处理,得到DWI的平均ADC图像.DTI的张量的导出量--张量的特征值λ1、λ2、λ3.各向同性指标ADC、Trace(MD)的图像.对得到的每个研究对象相应图像中选取10+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参数数值.结果 DWI(X、Y、Z三个方向正交扩散梯度)和6、16、25个扩散梯度方向的DTI所获得的AD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579);DWI、DTI 的ADC值和M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弥散成像q=DWI和DTI中得到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可作为临床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筒双流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对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双筒双流直接法MSCTV,将重建的薄层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等,分析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图像质量分级.所有患者均在直接法MSCTV 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直接法MSCTV显示100例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重组图像显示清晰,重组血管对比度良好.双下肢深静脉显示情况质量分级:下腔静脉优占95%、髂总静脉优占94%、髂外静脉优占95%、股静脉优占95.5%、胭静脉优占96.5%、小腿静脉优占92%.100例患者中8例正常,92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梗阻(其中多发性静脉梗阻64例,单发性梗阻28例).下肢深静脉梗阻部位:下腔静脉3支,髂总静脉67支,髂外静脉28支,股静脉50支,腘静脉26支,胫前静脉89支,胫后静脉35支,腓静脉5支.DSA显示100例患者中7例正常,93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梗阻.结论 直接法MSCTV可准确地显示下肢深静脉梗阻的情况,明确下肢深静脉梗阻的原因,图像清晰度及可靠性高,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38个病灶CT引导下进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大小2.5~12 cm,其中原发性肝癌26例,转移性肝癌4例.应用美国RIDA 1500型射频消融仪,电极针为15G的9根伞状排列的可伸缩针,电极针打开后最大直径可达5 cm.术前术后均进行增强CT扫描,并定期随访.结果 RFA操作均顺利完成.平均5.5 d后患者康复出院或接受其他方案治疗. 治疗结束后即刻CT平扫,肿瘤内有小点状气体形成者20例,30 d后螺旋CT扫描,增强后38个结节中,直径≤3 cm的4个病灶全部坏死,直径在3~5 cm之间12个病灶,7个全部坏死,5个部分坏死, 直径>5 cm的22个病灶5个全部坏死,均为先行1~2次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病人,17个病灶部分坏死.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发热、气胸及胸腔积液,无射频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梯度MR成像系统常规成像序列在ZOOM和WHOLE梯度模式下的成像质量。方法 采用GE双梯度MR系统,在ZOOM和WHOLE梯度模式下对Magphan-SMR170 MR成像参数测试体模内的5个测试平面分别行SE及F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梯度模式下的成像质量参数。应用Matlab 7.0软件测量和计算SNR、信号均匀性、实测层厚、层厚误差、层间距误差、几何畸变率,直接在MR显示器上读取空间分辨率数据。结果 与WHOLE梯度模式相比,SE序列成像ZOOM梯度模式下SNR及实测层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WHOLE梯度模式相比,FSE序列成像ZOOM梯度模式下SNR、信号均匀性、实测层厚、层间距误差、几何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ZOOM梯度模式下的成像质量优于WHOLE梯度模式。临床应用中,在小FOV情况下,常规SE和FSE序列MR检查时应选择ZOOM梯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君禄  聂关伟 《河北医药》2011,33(13):1983-1984
肝脏肿瘤在我国的发病逐年上升,尤其是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多见。肝癌的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确诊时仅有20%的肝癌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1]。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肝脏转移也很常见,肝脏转移瘤不能手术,但可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并且可以多次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