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无偿献血者4173名献血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在许多城市已蔚然成风,但在农村还缺乏足够认识。为了解农民无偿献血状况,促进农村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特对4173名农民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献血频次等做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污染血液制品的细菌主要来源于采血器材、环境、献血者皮肤和无症状菌血症患者的血液,特别是穿刺部位有瘢痕增生或皮肤皱折,更容易隐藏更多的细菌.通过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可以提高献血者穿刺部位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献血焦虑状态和献血反应的心理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重要的无偿献血人群,但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一部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出现献血反应,一旦发生献血反应,不但会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同时也会给其他献血者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评价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献血焦虑状态和献血反应的影响,作者对日照市大学生献血进行心理干预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抢救与治疗病人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血液本身又可以成为致病物质的载体,成为传播传染病的高危因素,血液制品细菌污染所致的菌血症是最早被认识的输血并发症。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不易通过热处理的方法达到灭菌的目的,无菌操作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细菌污染全血及血制品的途径及控制措施做以浅析。1 细菌污染血液及血制品的危害性 输入已污染,尤其是含大量细菌繁殖的血液时,即使量少到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日照地区1996~1998年无偿献血者做了ABORh血型分布调查,并对血型抗原分析率和基因频率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日照地区1996~1998年无偿献血者,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年龄18~50岁,均来自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地区代表性,A、B、O血型调查14111人份,Rh血型调查4262人份。1.2 试剂 抗A、抗B、抗D标准血清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抗人球蛋白、木瓜酶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A、B标准细胞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流动采血车献血者反应情况,控制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对日照市2003~2005年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流动采血车献血者20 891人,出现献血反应者501例,献血反应率为2.40%.献血反应率,2003~2005年分别为2.55%、2.26%、2.46%(P>0.05)男性为2.67%、女性为2.02%(P<0.01)18~35岁为2.64%、36~55岁为2.07%(P<0.05)干部、军人、大学生、农民、其他职业者分别为2.65%、1.22%、2.67%、2.03%、3.45%(P<0.05);501例反应者中,反应原因分别是精神紧张占47.90%、环境不佳占18.16%、睡眠不足或疲劳占14.97%、空腹占8.18%、穿刺疼痛占5.79%、有晕血晕针史占3.19%,其他占1.80%.[结论]流动采血车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经白细胞去除后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成分血输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份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取样分析。样品在(22±2)℃震荡保存,分别在0h、12h、24h、72h、120h检测FⅧ:C、FⅨ:C活性。结果 FⅧ:C活性在0h为105.94±38.15,保存12120h,活性衰减率为16%120h,活性衰减率为16%48%;FⅨ:C活性在0h为97.25±27.49,12h未发生衰减,保存2448%;FⅨ:C活性在0h为97.25±27.49,12h未发生衰减,保存24120h活性衰减率为15%120h活性衰减率为15%41%。结论去除白细胞后,在(22±2)℃震荡保存中的机采血小板FⅧ:C、FⅨ:C活性均较高,在5天的保存期内FⅧ:C、FⅨ:C活性衰减未达到一半,在临床输注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时应考虑悬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9年3月—2011年9月流动献血车无偿献血者ALT筛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筛查模式。方法分别对低、高浓度ALT定值血清和献血者ALT临界标本采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和快速全血干式生化法检测,对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低值检测,生化分析液速率法ALT(41.1±1.9)U/L,快速全血干式生化法ALT(43.2±4.5)U/L;高值检测,生化分析液速率法ALT(123.7±2.4)U/L,快速全血干式系列化法ALT(126.8±5.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临界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献血车无偿献血者ALT检测可采用快速全血干式生化法初筛,检测值在40~60 U/L的献血者,在征得献血者同意的前提下,应重新留取标本使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合格者可以预约再次献血,避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被筛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功能变化,为临床输注成分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于日照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3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为研究对象.男性献血者为21例,女性为9例;年龄为19~42岁,平均为25.2岁.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所有血液的采集均获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一栏签字后献血.通过白细胞过滤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于(22±2)℃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并分别于保存前以及保存后第1,3,5及7天检测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膜表面CD62P(P选择素)的表达率和血栓弹力图(TEG),进而评价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前白细胞残余量为(5.9±2.1)×105/袋,保存至第5和7天,白细胞残余量相对于保存前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余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②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前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较低,仅为(10.3±2.3)%,保存后第3,5及7天与保存前比较,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逐渐增加.③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后第1,3,5及7天R值较保存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值随保存时间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K值和α角在保存期内与保存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后第5,7天MA值较保存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损耗,但对其凝血功能影响不大,保存5d内的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仍是比较理想的成分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血小板的应用率逐年提高.如何扩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队伍,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与安全成为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