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患病风险的评估价值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联性,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确诊的135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n=66)、上皮性卵巢癌组(n=58)和非上皮性卵巢癌组(n=11)。根据各组患者术前检测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计算其ROMA值,根据各组患者HE4、CA125和ROMA临界值计算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对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值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非上皮性卵巢癌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与HE4和CA125阳性率比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ROMA阳性率最低,在各期上皮性卵巢癌中ROMA阳性率均高于CA125阳性率。ROMA在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绝经前卵巢肿瘤患者组(P<0.05),而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中,ROMA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高,CA125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低。结论: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风险的诊断价值高于CA125或HE4,对绝经后患者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研究认为多种因素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该文主要从宫颈癌的病因学(高危型 HPV分布)、临床参数、病理参数、分子生物学指标等方面对宫颈癌的预后进行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盆腔疾病(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盆腔炎性疾病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其中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者50例作为预防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和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随访患者术后盆腔疾病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减少,E2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P<0.01);但组间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和E2、FSH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卵巢恶性肿瘤和卵巢良性肿瘤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预防组(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确诊为输卵管癌,预防组有2例患者输卵管病理回报见不典型细胞。结论:切除子宫同时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且能够有效降低盆腔良、恶性疾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宫颈癌U14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宫颈癌U14小鼠移植瘤模型肿瘤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宫颈癌U14细胞小鼠皮下肿瘤模型,将其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卡铂组、二甲双胍联合卡铂组,每组各9只;二甲双胍100 mg/kg/day注入小鼠腹腔内,共18天,卡铂以50mg/kg注入小鼠腹腔内,共1次,对照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开始记录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且每2天测定其肿瘤体积及小鼠体重,18天后处死小鼠,并对其肿瘤体积、小鼠体重、平均生存期进行比较,同时留取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卡铂给药组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与其他3组对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周期内,各组小鼠体重均有所增长,但组间无明显差异,证实各组给药剂量下均无明显毒性反应;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比较,联合给药组肿瘤组织多见局灶性坏死,细胞核深染,呈褐色,细胞核固缩、溶解、碎裂,染色质部分红染。结论体内实验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联合卡铂能显著抑制宫颈癌U14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二甲双胍能够增强卡铂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前后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DC-CIK治疗的40例卵巢癌患者,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前5 d及DC-CIK免疫治疗1个月后行凝血功能各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比较卵巢癌患者DC-CIK免疫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DC/CIK细胞回输后卵巢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从1063μg·L-1降至485μg·L-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10%,DC/CIK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Ⅳ期卵巢癌患者及>60岁卵巢癌患者中D-二聚体和FIB水平降低程度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正常(<243μg·L-1)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可通过降低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体及FIB水平,降低其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来那度胺在体内外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及其小鼠移植肿瘤的作用,阐明来那度胺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法研究体外来那度胺及DMSO对SiHa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小鼠人宫颈癌SiHa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小鼠每日给予腹腔内注射来那度胺(50mg/kg),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腹腔内注射1%DMSO,共计21天。3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比较两组肿瘤组织体积,重量,病理组织学改变,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情况及两组小鼠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来那度胺在体外对SiHa细胞生长无影响(P0.05);来那度胺可抑制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实验组小鼠移植肿瘤体积和重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出现肺转移灶,而实验组小鼠未见其它脏器肿瘤转移。结论来那度胺在体外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无影响,对小鼠SiHa细胞移植肿瘤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可减少移植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并对肿瘤的转移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以及二甲双胍联合卡铂是否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有协同作用。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1、5、10、20mmol/L)二甲双胍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并应用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研究二甲双胍的体外抗肿瘤机制;将1.0mmol/L及5.0mmol/L的二甲双胍与25mg/L、50mg/L的卡铂单一或联合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二甲双胍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发现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宫颈癌Hela细胞24h后,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而以不同浓度(0、1、5mmol/L)二甲双胍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Hela细胞处于G0/G1期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P0.05)。结论证实二甲双胍对体外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来实现的;二甲双胍与卡铂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卡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二甲双胍与紫杉醇的药物协同效应。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0、1.00、5.00和10.00 mmol·L-1)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及紫杉醇联合用药)。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下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48h后实验组SKOV3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而 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MTT法检测,1.0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0.5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P<0.05);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独紫杉醇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紫杉醇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二者具有药物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19岁,因孕1产0,停经39 6/7周,腹胀1周,下腹痛1 d于2012年1月14日急诊入院。既往及孕期均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病史。定期产前检查未见异常。孕8个月出现便秘,每4~5日排便一次,伴有排气不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肠管胀气,于腹部可自行见到肠型及蠕动波,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自觉腹胀、腹痛症状,自行应用开塞露后可排便,无排气。1 d前下腹部出现不规律胀痛而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态尚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系统联合化疗药物拓扑替康(Topotecan)对卵巢癌细胞NuTu-19杀伤作用及自杀基因系统与化疗药物不同的给药次序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常规方法培养PA317/TK细胞、NuTu-19细胞;耐药集落形成法测定病毒滴度;自杀基因转导,PCR方法检测TK基因阳性克隆细胞;测定NuTu-tk细胞对GCV敏感性;建立动物模型:接种NuTu-19细胞及同时接种PA317/TK细胞和NuTu-19细胞的大鼠成瘤后应用化疗药物(Topotecan),GCV及GCV联合化疗药物,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经PCR检测证实PA317/TK已经导入NuTu-19中;GCV浓度在0.01-30时对NuTu–tk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GCV对NuTu–tk细胞的杀伤率与其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612,t=2.04,P〈0.01);大鼠接种肿瘤细胞后10-12天局部长出约0.4×0.5cm大小的肿瘤,然后局部逐渐呈膨胀性生长,质硬,活动,与腹壁不粘连,呈球形或椭圆形或多分叶状实体瘤,表面可见丰富皮下血管网;HSV-TK/GCV系统、Topotecan及HSV-TK/GCV联合Topotecan对大鼠皮下移植肿瘤有抑制作用;先给自杀基因组较先给化疗药物组疗效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V-TK/GCV与拓扑替康联合杀伤卵巢癌细胞有协同作用;先用HSV-TK/GCV后用拓扑替康治疗效果最佳。自杀基因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动物实验研究为HSV-TK自杀基因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复发性、难治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