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过表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肺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30只小鼠建立慢阻肺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HGF组、HGF+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各10只,另取10只小鼠设为对照组。各组小鼠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实验仪器检测肺功能和肺动脉压力指标,ELISA法检测肺组织爱帕琳肽(Apelin)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HGF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相关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PAP水平升高,TV、PEF、PIF、FEV0.3、FEV0.3/FVC、Apelin水平降低,肺组织H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Caspase-3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量、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过表达可显著逆转模型组上述指标水平,LY294002显著抑制HGF过表达对慢阻肺小鼠的作用效果。结论HGF可通过增加Apelin水平、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慢阻肺小鼠肺功能和肺动脉压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2.
上下气道炎症反应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分别是上下气道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研究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可以很好地阐述上下气道的联系.本文就上下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对稳定期轻、中度哮喘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粉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吸入舒利迭,而治疗组在吸入舒利迭的基础上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的症状、肺功能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哮喘患者症状及改善FVC、FEV1%、PEF%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均能增加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能降低血清中IL-17的水平,提高血清中IL-10,但治疗组更优(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哮喘安全、有效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能纠正哮喘患者Th17/Treg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配合用体位性的引流排出痰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 O2,Pa O2/FO2以及致病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上、下气道Th1和Th2失衡的研究,探讨上、下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以卵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HE染色观察鼻黏膜和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IL-5和IFN-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alveoluslavagefluid,BALF)中IL-5和IFN-γ的水平。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IL-5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IFN-γ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BALF中IL-5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而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上、下气道有Th1和Th2的失衡,鼻的变应性炎症不仅导致鼻黏膜局部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学的改变,同时还引起下气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全身变应性炎症的局部反应,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建立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本文就用各种动物建立的变应性鼻炎模型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06~2016-04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和4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病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肺癌类型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准确度较单项检测高,但特异性较低。结论 CEA、NSE、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肺癌诊断准确度,减少漏诊和误诊,可见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CFP)对变应性鼻炎大鼠Th1和Th2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卵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CFP经鼻腔给药进行干预,观察大鼠鼻塞、打喷嚏、抓鼻等鼻部症状,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鼻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结果: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成功建立,CFP可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使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下降.结论:CFP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纠正IFN-γ/IL-4的失衡,对防治变应性鼻炎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长期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在给予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d,比索洛尔1.25~5 mg/d;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两组共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EF、CI、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53.8%,治疗前后的两组比较,BNP水平、EF、CI、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长期联合能提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