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M)发现于1999年,主要存在于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颗粒中。研究发现,apo M可通过调控前β-HDL的形成和参与脂质逆转运,发挥调控脂质及脂蛋白代谢的作用,进而影响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肝病等)的发生与发展。近期研究表明,apo M表达受转录因子、炎症因子、激素等多种调控因子调节。对apoM的功能、调控及其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发现和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该文主要综述apo M调控及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ycosin-I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随机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10株,非耐药菌10株。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lycosin-I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选取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的代表株Isolate 8(MIC为8μg/m L)和非耐药菌的代表株Isolate 12(MIC为8μg/m L),检测4×MIC浓度lycosin-I的杀菌动力学;体外构建适宜环境,培养代表株24 h,定点测定其600 nm处吸光度并绘制生长曲线;在培养环境中分别添加5 mmol/L钙离子或镁离子,检测lycosin-I杀菌能力的盐耐受性。结果 Lycosin-I在体外条件下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和非耐药菌均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lycosin-I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的MIC为12(8,32)μg/m L,非耐药菌的MIC为12(8,32)μg/m L,两组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2,P0.05)。4×MIC浓度的lycosin-I在60 min时即可杀灭约50%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和非耐药菌。体外培养24 h,可见在MIC以下浓度(0,2,4μg/m L)lycosin-I干预下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和非耐药菌于6~16 h快速生长,18 h后生长速度趋于平缓;在MIC浓度(8μg/m L)lycosin-I干预下,细菌均难以生长。5 mmol/L Ca2+或Mg2+可以减弱lycosin-I的体外抗菌活性,Ca2+的加入使lycosin-I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和非耐药菌的MIC值均由原来的8μg/m L升高至64μg/m L,Mg2+的加入则均使MIC值由原来的8μg/m L升高至32μg/m L。但是当lycosin-I处于较高浓度状态(64μg/m L或32μg/m L)时,其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和非耐药菌活性。结论 Lycosin-I在体外条件下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盐耐受性,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6例肝癌患者(包括21例极早期肝癌、97例早期肝癌和38例中晚期肝癌)、78例肝硬化患者、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1例体检健康者血清PIVKA-Ⅱ水平;分析血清PIVKA-Ⅱ、AFP水平与肿瘤结节数、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血清PIVKA-Ⅱ水平[382.50(46.50,5426.00)m AU/m L]高于肝硬化组[21.00(13.25,74.00)m AU/m L]、慢性乙型肝炎组[32.00(18.00,49.00)m AU/m L]和健康人对照组22.00(17.50,25.00)m AU/m L],P均0.01。血清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BCLC分期相关(P均0.05)。PIVKA-Ⅱ辅助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840,95%CI:0.799~0.882)优于AFP(0.679,95%CI:0.642~0.734);在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PIVKA-Ⅱ辅助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50~0.873),PIVKA-Ⅱ的cut-off值为116 m AU/m 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6%和87.9%。结论血清PIVKA-Ⅱ可辅助诊断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的肝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尘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感染现状,降低尘肺病病人结核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20—2021年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189例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合并率为2.43%(189/7785)。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病种包括煤工尘肺、矽肺、混合尘肺、水泥尘肺共4种,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分别占56.6%和40.7%。合并肺结核的发病年龄为(58.31±9.08)岁,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的发病年龄高于矽肺合并肺结核病例(P<0.05)。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病例中,壹期、贰期、叁期的合并率依次为1.00%、1.89%、3.56%,随着期别增加而上升(P<0.05)。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利福平耐药率为10.28%(11/107),矽肺则为11.68%(9/77),其余尘肺病患者利福平耐药率为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病合并肺结核以煤工尘肺和矽肺最常见,对合并率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尘肺病期别。各种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接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