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阑尾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F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入院后即行阑尾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 病理学检查发现,阑尾管壁局部增厚达0.8 cm,镜下肠壁内大量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cl-2、CD20、CD79a、CD10和bcl-6。病理学诊断:“阑尾原发性FL 1级,滤泡占8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B超、PET/CT检查和骨髓活检均未见异常。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阑尾原发性FL非常罕见。肿瘤性滤泡无套区和边缘区结构;肿瘤细胞特征性地表达bcl-2。  相似文献   
2.
尿道中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肿瘤,它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81岁,因尿道口滴血伴尿潴留急诊入院。检查时发现尿道外口有一菜花状肿块,直径为1cm。行尿道全切除加膀胱造痿术。病理检查:距尿道外口0.7cm 处有一菜花样肿块,大小为1×0.6×0.5cm,呈灰红色,质脆,有细乳头。镜下: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透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束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4例胃肠道神经束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结果 1例位于胃体大弯,1例位于结肠,2例位于直肠;瘤体直径0.3~1 cm,其特征是黏膜固有层内见温和的梭形细胞增生,表达神经束膜标志物,梭形细胞呈层状、束状排列,或围绕腺体漩涡状分布,周围扩张的隐窝常伴锯齿状结构。免疫表型:温和的梭形细胞不同程度表达EMA和CD34。随访4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胃肠道神经束膜瘤是一种良性的外周神经鞘膜肿瘤,可能被误诊为其他更常见的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标记EMA和CD34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Kit蛋白和肿瘤干细胞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9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分化、有无包膜、不同病灶大小、术前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在本组90例HCC患者肝组织中,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4.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1%和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49例术前血清AFP>400 ng/ml、28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Ep-CAM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79.6%和82.1%,显著高于40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41例血清AFP≤400 ng/ml和62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2.5%、48.8%和58.1%);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术前血清AFP>400 ng/ml、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0%、87.8%和89.3%,也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血清AFP≤400 ng/ml和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60.0%、58.5%和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旁距离原发灶不同距离组织及胃癌原发灶LMX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分析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该基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以及LMXlA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原发灶病理学的关系,探讨LMX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阶段性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距胃癌癌灶边缘1、3、5cm组织及胃癌原发灶组织中LMXlA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LMX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胃癌组织及距胃癌灶边缘1、3、5cm组织中分别为46.0%(23/50)、22.O%(11/50)、8.0%(4/50)和4.0%(2/50),从距癌灶边缘5cm胃组织至胃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中随距癌灶边缘距离的减少呈上升趋势,原发灶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距原发灶边缘3cm和5cm组织(x^2=15.42,P〈0.05;x^2=12.63,P〈0.01)。LMX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胃癌原发灶中分别为O%(0/25)、16.0%(4/25)和46.O%(23/50),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4.85,P〈0.01)。LMXl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胃癌患者透浆膜组57.6%(19/33)显著高于未透浆膜组14.8%(4/27)(X^2=16.50,P〈0.05);在转移淋巴结数大于7枚以上组52.9%(9/17)显著高于小于7枚组37.5%(6/16)(X^2=12.74,P〈0.05)。LMXlA基因甲基化在性别、年龄、不同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及分化程度上胃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MXl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临床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10.
尿道内口肾源性腺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0余年,伴尿频、尿急、尿痛、发热于2007年6月入院.膀胱镜检示:尿道内口与膀胱交界部位黏膜粗糙,呈息肉状隆起,直径0.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