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6月10~11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某小学发生一起18人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该校地处偏僻、条件较差,学生总人数112人;住校多为五、六年级学生,共51人。学校虽有厨房,一般不供应菜给学生,学生自带菜,并经常互相挟菜吃。6月9日(星期天)上午一老师家属从蕉岭县城带肉丸进学校。中午老师和其家属2人吃肉丸、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市、区)共发生乙脑流行病例93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3岁,以6~10岁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4例)为主,占68.82%。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乙脑特异性抗体IgM检出率为48.33%。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对≤10周岁的儿童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10~15d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梅州市1992—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以及2000—2007年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州市自1992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中HIV感染者31例,AIDS患者34例(死亡24例)。感染者以男性(70.77%)、20~49岁青壮年(80.00%)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53.85%;血液传播占12.31%,母婴传播占1.54%。结论梅州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今后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28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45/10万;死亡病种6种163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58.65%,年均发病率109.9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6.56%,年均发病率68.5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的63.80%。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梅州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HIV/AIDS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梅州市自1990年以来,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了计划免疫管理,接种率稳步上升。近几年来,全程接种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有力地降低了小儿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了更好地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于2007年11月对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西郊办事处51名儿童的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梅州市1999~2003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梅州市1999~2003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法临测。结果5a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96mSv,年剂量当量〈5mSv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98.75%,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年剂量水平最高达0.900mSv/a,其中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年剂量水平达1.203mSv/a,比市、县级医院高。结论梅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是安全的,但乡镇卫生院防护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梅州市2003~2004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梅州市2003~2004年狂犬病流行特征,为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梅州市2003~2004年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疫情报告和疫点处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梅州市2003~2004年发生47例狂犬病,男性多于女性,农民最多(占59.57%),60,岁组发病率最高(36.17%),80,85%的病例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结论 犬群数量大而免疫率低;暴露后伤口未处理,未接种狂犬疫苗或抗血清是狂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梅州市1992-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以及2000-2007年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梅州市自1992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中HIV感染者31例,AIDS患者34例(死亡24例).感染者以男性(70.77%)、20 49岁青壮年(80.00%)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53.85%;血液传播占12.31%,母婴传播占1.54%. 结论 梅州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今后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梅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市、区)共发生乙脑流行病例93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3岁,以6—10岁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4例)为主,占68.82%。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乙脑特异性抗体IgM检出率为48.33%。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对≤10周岁的儿童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10-15d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梅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28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45/10万;死亡病种6种163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58.65%,年均发病率109.9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6.56%,年均发病率68.5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的63.80%。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梅州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HIV/AIDS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