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行急诊PCI术的60岁以上STEMI患者11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负荷量替格瑞洛组(57例)和氯吡格雷组(56例),分别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和180 mg替格瑞洛嚼服及300 mg阿司匹林和600 mg氯吡格雷嚼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无复流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MACE的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2组主要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TEMI患者的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抗栓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肺栓塞(APE)临床可能性考虑的影响,探讨诊断技术显著提高下APE误诊率依然高居不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脏内科连续收治的最后出院诊断为APE的病例132例(男性54例,女性78例,年龄26~86岁,平均(62.5±14)岁。结果: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相似,APE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但女性多于男性。132例患者中大块肺栓塞108例(81.8%),按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危险分层,高、中危患者87例(65.9%)。22例患者(包括5例住院期间因肺栓塞死亡病例)在确诊肺栓塞前曾被诊为冠心病,误诊率16.7%。11例患者在确诊前曾被诊为肺部疾病,误诊率8.3%。胸闷或胸痛、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V1-4T波倒置,V1-6ST段压低、V1-4ST段抬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3项中至少2项同时存在,提示ACS的患者达70例(53%);呼吸困难、发热、咳嗽3项中至少2项同时存在,提示肺部疾病的患者达42例(31.8%)。曾误诊为ACS组的患者与非误诊组患者比较,其栓塞的解剖分类大小和危险分层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曾误诊为肺病组的大块肺栓塞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误诊组(P<0.05)。曾误诊为ACS和肺病的两组患者中,临床表现分别提示ACS和肺病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P<0.01),曾误诊为ACS组的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误诊组患者(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经常酷似ACS和肺病,容易误导医生,而没有考虑APE,并进行确诊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许骥 《婚育与健康》2014,(12):56-57
不说或许不知道,今年是胸罩发明整整100年。如果根据严格的考古发现,胸罩的历史可以很悠久,直追溯到公元15世纪奥地利提洛尔东部的朗博格城堡出土的文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胸罩,一般以1914年由美国人玛丽·菲尔普斯·雅各布(Mary Phelps Jacob)的改良版本为准。因为这一年,她向美国政府申请了专利保护。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经她改良的胸罩可以方便和现代服饰搭配,修身、提胸,令女性身体曲线与特征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进口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住院期间与远期预后比较.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的197例确诊急性STEMI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支架的类型分为国产DES组和进口DES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和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国产DES组共113例(57.4%),进口DES组84例(42.6%),两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2.7%比4.8%,P=0.515)、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2.7%比0,P=0.053)、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0.6%比3.6%,P=0.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中位数4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1.5%和90.9% (P=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HR=1.872,95% CI:1.008~2.118,P=0.023)、高血压史(HR=6.018,95% CI:1.307~21.716,P=0.021)、脑血管病史(HR=4.995,95% CI:1.536~16.242,P=0.008)、心功能Killip分级(HR=3.947,95% CI:1.809~8.612,P=0.001)、高尿酸血症(HR=1.006,95% CI:1.003~1.010,P<0.001)是患者远期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应用国产与进口DES住院期间及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取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开口或近端血栓负荷轻重分为血栓抽吸组(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和对照组。观察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后,冠脉血流与心肌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PCI治疗后两组在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有显著差异,X线曝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未行靶血管重建;对照组室壁瘤2例,血栓抽吸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3例;6个月后,血栓抽吸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接受择期PCI治疗的AMI患者,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直接抽吸冠脉开口或近端大块血栓,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提高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其治疗不仅是给予降压药物那么简单。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这个名词越来越多见于报纸和杂志。那么,究竟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呢?对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策略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相似文献   
8.
快速上浮脱险是失事潜艇艇员主要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高压暴露时间短、调压速度和上升速度快,不需停留减压等优点,但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理、心理应激源[1].为了保障脱险艇员的安全,我们结合模拟3~3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脱险艇员进行心功能监测,以探讨快速上浮脱险的应激作用及对艇员心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快速上浮脱险医学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健康人和321例高血压患者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及用超声测定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结果高血压组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CC 28.7%、CT 52%、TT 19.3%)、等位基因频率(C 54.672%、T 45.33%)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27.2%、CT 46.9%、TT 25.9%)、等位基因频率(C 50.7%、T 49.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T TT基因型携带者LVM(265.25±54.34 g)、LVMI(144.42±24.73 g/m2)、IVST(1.169±0.16 cm)均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238.81±39.49 g、134.36±18.33 g/m2、1.10147±0.14 cm),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825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3组。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