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院治理整顿和改革的深化,如何在新形势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提上了改革日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已被越来越多的政工干部、医院管理者所确认。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不仅对医院管理,治理整顿,深化卫生改革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及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医院的医德考核规范制度又是整个医德医风建设中的中心环节。过去由于我们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医院医德考核规范、制度、有效的激励手段,未能有力控制“医德滑坡”现象,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科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非上皮肿瘤,以往由于受病理检测手段限制,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化和电镜对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对胃肠道间质肿瘤有了新的认识。大约60%的间质瘤发生于胃,占胃肿瘤的1%~3%。笔者搜集2002年~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螺旋CT检查资料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22例,回顾分析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因反复巩膜黄染、纳差、腹痛10年,加重10d而住院。患者于10年前因巩膜黄染、尿黄、乏力、肝区疼痛、纳差、厌油,肝功能异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应用中药治疗2个月,症状改善。此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均按肝炎治疗后好转。近5年来每次发病,经治疗后黄疸不能完全消退,且发作次数较前频繁。入院后体检:神志清,全身有触痛,额、眉、口周、下唇、双耳垂有较多血痂,并有痂皮脱落后遗留的红斑,面部有色素沉着,双颊部有凹陷性萎缩斑呈放射性分布。双手背、指背布满大小不等疣状斑,并伴色素沉着。皮肤中度黄染,巩膜重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本次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病因,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方法:运用"染片指引法"对可疑检样直接作快速镜检,确定优势菌系后选择对口培养基,获得菌株作一次性鉴定、动物与模拟实验、血清定量凝集试验.结果:检样呕吐物和水样便中捕获到革兰染色阳性、卵圆形、芽生细胞的优势菌系,分离、鉴定为白假丝酵母.分离株毒素提取液经小白鼠腹腔注射实验,随着剂量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直至死亡.患者恢复期血清定量凝集试验结果均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是由白假丝酵母引起.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各大中专学校把性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健康教育系列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控制点”理论引入中专学生性健康教育中,阐明性健康教育的控制点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控制点对性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探索在性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个体合理的平衡控制点,提高对性健康教育的效果。1控制点的特征“控制点”理论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走向哪研究个体行为方式的信息和控制过程。心理学家把控制点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  相似文献   
6.
45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1985年— 2 0 0 1年对浙东沿海地区发生的 4 5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其关键举措是结合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与病人临床表现 ,直接筛选优势菌。〔方法〕将各类食物中毒样本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筛选出优势菌 (同一种细菌或霉菌的形态、染色、动力占整个视野的半数以上 ) ,直接划种选择性培养基。〔结果〕4 5起检出病原菌 4 0起 ,检出率为 88.89%。筛选出的 37起优势菌经培养后检出 37起 ,检出率达 10 0 %。〔结论〕研究结果 ,应用该方法缩短检测时间 ,检出率高 ,同时节省材料 ,减轻了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7.
医院内霉菌感染菌相与住院病人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医院内霉菌感染菌相与住院病人的康复因果关系,探讨防治对策.方法自1994~2000年对台州地区医院采集一年四个季节病房内尘粒样本,242份住院病人13种分泌物样本等放置于25℃±1℃霉菌培养箱培养4~7d,进行霉菌菌落总数测定和霉菌菌相组成鉴定.并对该院一年四季霉菌感染暴露菌相与住院病人危险度进行研究.结果 522份样本,其中280份尘粒样本,共分离到8个霉菌菌相10112株霉菌,总检出率为62.50%;以青霉为主,占51.51%.霉菌平均暴露量为275.62/m3.242份13种术后切口等样本分离到的8个菌相1680株霉菌,总检出率为61.57%;产科住院病人术后切口霉菌感染最高(87.50%).随病人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持续时间的延长,霉菌感染率可达100%,感染菌相分布也有所变化.结论霉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重视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我区地处浙江中部,PHC工作起步较迟。几年来,我局从实际出发,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带领地区直属医疗卫生单位,与各县市卫生局一起,真心实意为PHC工作办实事,使我区的PHC工作在艰难的行程中不断前进。到1991年底,按照浙江省《“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13项指标最低限标准》评估,我区已有7项指标达标,2项接近达标。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损伤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发现腹腔游离气体24例,肠壁增厚9例,腹腔积液20例,系膜密度增高5例,反射性肠郁张3例。结论腹腔游离气体是诊断胃肠道穿孔最强有力的指征,而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和系膜密度增高等征象高度提示胃肠道穿孔。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对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 42例患者开展了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 ,并采用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2 ]对患者进行了调查 ,发现实施心理干预组患者较未实施心理干预组的患者情绪稳定 ,能积极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