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有学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胃造瘘双腔管行胃减压及肠内营养[1-3].笔者就此方法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许毓敏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279-4280
目的探讨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结直肠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9例结直肠癌,随机分为实验组(n=59),给予给予含精氨酸、ω-3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肠内免疫营养液,加四联双歧活菌;对照组60例,普通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开始营养支持前1d两组之间Alb,PA,TRF,Hb均无统计学差异。开始营养支持后d7实验组TRF高于对照组为(P<0.05)。Hb,Alb,PA在两组间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开始营养支持后d15实验组Hb,TRF,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lb在两组间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d15与开始营养支持前,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实验组系统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态免疫营养可以有效的减少结直肠癌病人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8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观察组采用TME+ISR.对比两组术后7 d 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术后Williams分级情况,观察组A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 d最大直肠耐受容积(MTV)、最大收缩压(MSP)及肛管静息压(AR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TME+ISR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经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本院的96例全胃切除术。结果:根治性手术1年存活率84%,姑息性手术预后差(平均生存期8个月),主要并发症有上腹不适,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其他常见并发症有贫血、腹泻、消瘦等。结论:全胃切除已成为胃癌的一种重要术式,而手术指征、淋巴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是临床上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腋窝淋巴结清除(auxi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对切除转移淋巴结、确定肿瘤分期、估计预后、决定综合治疗方案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减压组合营养管(改良管)在晚期胃癌姑息性胃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析31例手术不可切除且伴幽门梗阻的胃癌晚期患者,均进行了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3例术中置改良减压组合营养管(实验组),另18例术后置鼻胃管减压(对照组),予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平均生存时间6.65±3.63:4.52±2.11个月(P<0.05)。胃瘫的发生率为23.1%:22.2%(P>0.05),胃瘫的康复实验组平均14.33±2.52d,对照组29.75±9.57d(P<0.05)。实验组13例患者对应用改良管均表示满意,对照组仅7例能耐受鼻胃管,另11例表示患者难以忍受鼻胃管带来痛苦(P<0.01)。结论:改良减压组合营养管在姑息性胃肠吻合术后胃瘫的治疗中有效,并能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灌胃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檗碱组,每组8只,小檗碱组给予盐酸小檗碱灌胃。1周后处死,观察肝细胞的凋亡情况、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肝细胞钙含量、血清内毒素水平,同时通过检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评价肝功能。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以及假手术组升高(P<0.05),而小檗碱组肝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细胞内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灌胃对模型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囊化大鼠肝细胞移植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微囊化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后的存活情况以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用二步法胶原酶门-腔静脉灌注法分离Wistar大鼠肝细胞,用Percoll梯度分离液纯化,海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包裹肝细胞,分别行腹腔注射移植,将纯化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1组)、微囊化包裹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2组)及Wistar大鼠体内(第3组),观察移植后各组不同时间肝细胞存活率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1)移植后第4、7d,各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移植后第14d,第2组与经3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2)移植后第4d开始,微囊周围出现纤维增生现象,第2组较第3组明显。结论 微囊化可为移植的肝细胞提供免疫屏蔽作用,从而提高肝细胞移植的存活率;微囊周围纤维增生可影响肝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微囊化肝细胞包裹技术移植后对急性肝衰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急性肝衰大鼠模型,分离纯化SD大鼠肝细胞,应用两种不同的微囊化包裹肝细胞方法 I组(Ba2+-Alg)和Ⅱ组(Alg-P11-Alg),移植后观察其模型鼠肝功能生化指标和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48 h内存活率仅15.4%,I组和Ⅱ组存活率在96 h后始终维持在60%左右.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并且肝功能生化指标两组对比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微囊化肝细胞包裹方法 ,移植后对急性肝衰鼠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ircPUM1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分为MCF-7组、空载体组、circPUM1干扰组;circPUM1干扰组使用circPUM1 siRNA转染干扰circPUM1表达,空载体组使用空载体转染,MCF-7组不做其他处理;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miR218-5p/IGF1水平。结果:MCF-7组、空载体组和circPUM1干扰组3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ircPUM1干扰组细胞增殖、侵袭活性最低迁移距离最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7组、空载体组和circPUM1干扰组3组细胞miR218-5p、IGF1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ircPUM1干扰组细胞miR 218-5p水平最高、IGF1水平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rcPUM1可能通过miR218-5p/IGF1调节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