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揭示上海市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与血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五因素性格测试问卷,对1696名上海市高中生进行性格测试并辅以相关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生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上海市高中生性格相对稳定;女生比男生更加外向且宜人性特征更加显著;高一和高二学生相比,高一学生更加宜人和具有责任心;重点高中学生更加情绪稳定,偏离神经质;更倾向外向性、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大五模型性格特征与血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目前上海市高中生性格相对稳定,并且与血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后天的培养对高中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生病吃药乃人之常理,但吃药在治病的同时还可以致病。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专家指出,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六种。即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副反应是指在用药物治疗病症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甚至痛苦但一般较轻,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产生副反应的原因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其中某一作用被用来作为治疗目的时,其他作用就可能成为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网络成瘾。2018版《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社会功能损伤[1]。近年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14%[2]。2018年4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说明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会导致一系列负面效应,一方面会阻碍青少年生理[3]、心理[4-5]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将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据北京市公安部门的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是网络成瘾者[6]。本文立足于以往的研究,系统整理网络成瘾的前因变量、作用后果和干预效果,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成瘾研究进行有益的展望,以期为今后制定更加具有...  相似文献   
4.
电子设备的流行让沉浸体验越来越广泛,沉浸体验的二重性给青少年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沉浸体验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了不同情境下的沉浸体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学习情境下,沉浸体验能增强学生自信、学习体验、学校积极情绪、积极取向、自尊和自我效能等,同时有利于缓解学习压力与学习拖延;在娱乐情境下,沉浸体验对成瘾有直接影响,也会通过影响自我控制、认知偏差间接影响网络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观察拔火罐对背痛患者局部体表温度的影响。方法:43例背痛患者给予中号玻璃火罐治疗,罐內容量为260 mL。拔罐部位随机选取左侧或右侧心俞(37例)或肾俞(6例),另一侧同样部位做为对照,不予拔罐。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留罐10 min前后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并与对照部位皮肤温度进行比较。结果:拔罐后局部皮肤温度先降后升,在留罐10 min后起罐时罐区皮肤温度较拔罐前皮肤温度下降(0.4±0.9)℃(P=0.004.),起罐后10 min比拔罐前罐区皮肤温度升高(0.4±1.1)℃(P=0.016),起罐后10 min比起罐时罐区皮肤温度升高(0.8±0.9)℃(P=0.000)。而对照部位的皮肤温度则持续下降。结论:拔罐后局部皮肤温度先降后升,而对照部位的皮肤温度则持续下降。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可能与疗效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