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2020年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待确定患者HIV感染及合并梅毒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2020年郑州市HIV感染待确定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比较HIV抗体阳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动期梅毒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共收检了355份HIV感染待确定患者的标本,HIV抗体确证检测显示,HIV抗体阴性27例,HIV抗体不确定30例,HIV抗体阳性298例.27例HIV抗体阴性患者未合并梅毒.30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中检出3例梅毒既往感染和1例活动期梅毒.298例HIV抗体阳性病例中检出47例梅毒既往感染和28例活动期梅毒.在HIV抗体阳性、梅毒既往感染和活动期梅毒病例中,男女比例分别为6.84:1、14.67:1、13.00:1.20~<40岁的HIV抗体阳性病例有145例(48.66%);30~<50岁的梅毒既往感染病例有27例(57.45%);20~<40岁的活动期梅毒病例有18例(64.28%).在HIV抗体阳性、梅毒既往感染和活动期梅毒病例中,HIV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的患者分别占89.60%(267/298)、91.49%(43/47)、96.43%(27/28).HIV抗体阳性病例、梅毒既往感染病例和活动期梅毒病例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抗体阳性病例及其合并的梅毒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多为20~50岁,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对合并梅毒的HIV抗体不确定病例应尽量开展随访检测,避免造成HIV阳性病例的漏检.  相似文献   
2.
3.
描述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发病就诊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寨卡病毒病提供工作经验和参考依据。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治,同时收集血液、唾液、尿液样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为河南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患者,其在寨卡病毒病疫源地危地马拉感染。该患者体温最高38.5℃,有咽痛,伴有全身麻疹样皮疹,无关节、肌肉痛,无腹痛、腹泻,睑结膜无充血。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血液、唾液、尿液样本病毒核酸阳性并持续一段时间。对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处置措施进行回顾总结,能够为河南省寨卡病毒防控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住院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收集368例住院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呼吸道19种病原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体感染阳性患者124例,阳性率为33.70%,其中16例为混合病原体感染。不同年龄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9,P<0.05),肺炎支原体(MP)、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HMPV)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甲型流感病毒(IFA)在≤14岁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为7.88%,SARS-Co V-2在≥61岁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为18.52%,MP在>14~<61岁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为9.02%。16例混合病原体感染患者中,婴幼儿患者12例,占75.00%;男性患者11例,占69.75%;HRV感染者9例,占56.2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郑州市2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单靶标阳性标本进行跟踪检测分析,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患者的鼻拭子或咽拭子,提取SARS-CoV-2核酸并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对6例开放读码框1ab(ORF1ab)基因单靶标阳性和17例核壳蛋白(N)基因单靶标阳性患者进行重新采样检测。结果首检23例SARS-CoV-2核酸单靶标阳性的标本中有8例疑似病例在随后的重新采样检测中被确认为SARS-CoV-2核酸阳性,重新采样检测阳性率为34.78%。结论 COVID-19同种类型标本2次采样检测中均出现单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时,应该慎重对待,建议重新采样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