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下颌角外翻角度的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三维测量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分析面下部过宽者下颌角肥大的程度,了解下颌角外翻的相关指标对面下部宽度的影响,为下颌角截骨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3~2006年间50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临床下颌角肥大就诊者,女性4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29岁,均行全头颅螺旋CT检查和颅骨三维重建,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角间宽及下颌夹角,并对各指标进行t检验和相关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测就诊者下颌角角度左侧为(113.04±O.06)°,右侧为(113.55±0.06)°,下颌角间宽为(103.17±7.26)cm,下颌夹角为(73.00±5.35)°,外翻角度左侧为(36.46±12.41)°,右侧为(37.69±12.41)°;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角间宽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5);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夹角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5).结论 下颌角外翻角度对下颌角肥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额、鼻及眼睑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鼻再造的方法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运用扩张和非扩张的不同解剖层次、不同形状的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额、鼻、睑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鼻再造共32例.结果 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其中扩张皮瓣为12例,术中面部缺损修复面积为8 mm×35 mm ~30 mm ×40 mm,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缺损修复后局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扩张后的额部皮瓣所获得的修复效果更佳.结论 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血运良好、设计灵活,供瓣面积大,扩张后皮瓣薄、供区可拉拢缝合,是额、鼻及眼睑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及鼻再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鼻尖鼻小柱瓣推进鼻尖延长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单纯假体植入隆鼻只能增加鼻梁高度,很难改善鼻尖上翘,探讨采用鼻尖鼻小柱瓣推进行鼻尖延长术的效果。方法57例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患者,采用鼻外切口开放式入路,鼻尖鼻小柱瓣向鼻尖推进使皮肤软组织松解,采用自体耳廓软骨鼻尖移植和人工复合型材料植入,进行鼻尖延长整形。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鼻尖平均延长5.2mm,术后效果满意。经过6~12个月的随访,发现瘢痕隐蔽,鼻外形美观,鼻、面关系协调,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鼻尖鼻小柱瓣推进可有效延长鼻尖,是改善鼻梁低平伴鼻尖上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穿支作为两种主要血供来源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6例,以外踝后血管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2例,皮瓣面积4cm×6cm~10cm×12cm的大小。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3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2例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较适用于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供区存在状态良好,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使用于修复较小组织缺损,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且以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小,术中远端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映射建模技术在单侧颅骨缺损对称性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单侧颅骨缺损患者行全头颅螺旋C扫描、计算机辅助CT图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三维映射建模、快速原型加工以及EH复合人工骨材料翻模制作单侧颅骨缺损的置人体,经手术置入,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临床应用15例,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置人体排斥、异物感、置入物漂浮感等并发症.置入体和缺损部位高度吻合,颅骨的对称性恢复良好.结论 计算机辅助三维映射建模直接设计制作置入体的三维模型为单侧颅骨缺损患者颅面对称性的修复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在面颈部混合型淋巴管畸形术中及术后的应用效果,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0年1月间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面颈部微囊与巨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单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例为对照组,在患者术中及术后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核磁共振影像为依据,从其瘤体部位、类型、手术前后瘤体大小变化、术中平阳霉素注射前后瘤体大小变化、复发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15/33,45.5%)明显高于对照组(6/19,31.6%),而观察组复发率为15.2%(2/33),明显低于对照组(42.1%,8/19),两组基本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及P〈0.01)。结论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中微囊型部分以手术切除为佳,而其余巨囊型部分,以术中及术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相关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但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用药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然后口服普萘洛尔(每次1mg/kg,每12h服药一次)8周,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通过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ax、Bcl-2、caspase-8、Fas、Fas L、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别用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用药前后病灶内新生血管密度(MVD)、细胞增殖情况(Ki-67阳性率)以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Fas、Fas L、caspase-8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病灶内MVD、Ki-67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普萘洛尔可通过调节MAPKs和PI3K-Akt通路抑制血管瘤增殖,促进内源性凋亡,但对外源性凋亡途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颅骨重塑治疗1例Crouzon综合征伴颅缝早闭额部后缩病例的经验体会.方法 经颅内外联合径路.额部颅骨截骨前移重塑加植骨,Monobloc截骨并外置牵引器,将额、双侧眼眶和面中部颧骨上颌骨整体逐步前移,牵引结束后同定4个月.结果 截骨牵引手术顺利.额眶、面中部牵引前移达20mm,患儿突眼、反咬合得到完全纠正,术前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转为轻度.结论 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颅骨重塑为治疗Crouzon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及外踝后穿支作为两种主要血供来源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6例,以外踝后血管穿支为主要血供来源2例.皮瓣面积4cm×6cm~10cm×12cm的大小。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3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2例换药后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较适用于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供区存在状态良好,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使用于修复较小组织缺损.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较适用于修复较大的组织缺损.且以外踝后穿支为主血供的皮瓣对供区影响较小.术中远端小隐静脉结扎与否对皮瓣成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