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心肺复苏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3)和对照组(n=8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心肺复苏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创伤和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及创伤均是心肺复苏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及创伤均与心肺复苏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筛查及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