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自1990至1995年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28例,诊治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39岁~76岁,平均58岁。均有外伤史。受伤至确诊时间为2周至8个月其中2例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至3周后手术。平均2个半月。  相似文献   
2.
解丛民 《中国保健》2009,(21):838-839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存活28例,死亡26例,病死率48.14%(26/54),无植物生存,重度残疾11例,轻度残疾9例,恢复良好8例。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急救处理、早期手术减压、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超早期亚低温组(30例,术中亚低温组)和术后亚低温组(32例,对照组),前者进入手术室即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于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之间,两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7~10d,期间监测ICP、血糖、全血乳酸指标;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伤后36h术中亚低温组血糖、全血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72h术中亚低温组IC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术中亚低温组良好率为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43.7%(14/32)(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提前至术中应用,较术后进行亚低温提前数小时,更有利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代谢,减轻酸中毒,降低脑压改善脑灌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35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术后48h复查CT,对比组间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组间病死率、术后2周与4周的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治疗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07例脑膜瘤,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对脑沮织的损伤。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卒仅为6.38%。对于难以全切除的重要功能区的肿瘤以保全脑动能为主,术后定期复查,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沈大高速公路驾驶员交通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沈阳-大连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沈大高速公路)驾驶员交通伤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990—2001年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始记录,经计算机处理有关数据。结果沈大高速公路12年间发生交通事故2384起,伤亡驾驶员占伤亡总人数的38.45%(1321/3436)。胸部创伤居首位,占创伤部位总数的30.44%(869/2855)。颅脑伤居致死原因首位,占38.73%(158/408)。结论高速公路驾驶员创伤比非驾驶员严重,驾驶员胸部是事故防护与救护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复合性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通过总结10年间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81例)和大骨瓣减压术(39例)治疗复合性颅内血肿共120例,术前伤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术后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 大骨瓣减压术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病死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复合性颅内血肿相对常规开颅减压术,具有预后好、死亡率低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微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微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在头颅CT指导下,行头皮弧形或直行切口,颅骨钻孔后扩大骨窗约3cm×3cm,切开脑皮层1.5cm,直视下清除血肿超过70%,术中电凝活动性出血,血肿残腔用生理盐水冲洗清亮后放置外引流管,引流管保留48-72h。结果:存活48例,死亡18例,病死率27.27%。存活患者随访3-6个月后恢复情况:Ⅰ级:完全恢复,18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0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6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4例。结论:微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止血可靠、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解丛民 《现代保健》2009,(20):92-93
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复合性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通过总结10年间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81例)和大骨瓣减压术(39例)治疗复合性颅内血肿共120例,术前伤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术后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大骨瓣减压术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病死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复合性颅内血肿相对常规开颅减压术,具有预后好、死亡率低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9岁。因阵发性头痛6年,加重3年,胸闷、心悸30天入院。头痛多发生在夜间,呈胀痛,反复发作。3年前头痛加重,伴呕吐,偶有视物成双,对症治疗后好转。近30天来,头痛加重,出现明显胸闷、心悸、怕声音,经系统内科检查,未见心肺有器质性病变。头颅CT平扫:提示左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既往无明确外伤史。查体:BP14/11kPa,P78次/分一般状态好,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