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与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和自理行为间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调查表对69例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earman's相关分析法确定两者之间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理行为水平均不够理想,且自我效能与自理行为呈高度正相关(r=0.7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的高低影响其自理行为水平,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制定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将提高自我效能作为干预目标,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来改善患者的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社区管理的80名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采用社区随访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1)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评分均降低显著(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各量表评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小结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一对一模式对情绪障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按居住地分为观察组56名、对照组64名,两组均接受医护人员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及支持性心理疏导,观察组同时进行一对一模式干预。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在入组时、干预后6月和干预后1年时对两组患者亲属进行测评;自行设计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评价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入组时、干预后1年测评。结果两组患者亲属在入组时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月和1年,两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认知较对照组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间一对一模式干预有利于解除心理问题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裴锦飞  庞秋霞  葛慧飞 《护理研究》2007,21(30):2744-2745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实际上或认识上的要求(或需要)与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时的倾向可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它病程迁延,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和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应激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提高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及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8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不够理想,与社会支持、家庭功能、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呈正相关,与住院次数呈负相关。结论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以期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8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2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总得分为0~170分,平均(105.08±21.25)分,102例患者中,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差者20例(19.6%),一般54例(52.9%),良好27例(26.5%),优秀1例(1.0%)。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3.85±7.35)分,其中客观支持为(8.16±2.62)分、主观支持为(18.15±4.67)分、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为(7.18±2.58)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行为总分以及6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不甚理想,社会支持度不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实际上或认识上的要求(或需要)与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时的倾向可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它病程迁延,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和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应激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提高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志愿者支持方式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招募与培训精神分裂症康复志愿者,对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6周,在干预前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结果:康复志愿者支持方式干预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康复志愿者支持方式有利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日记疗法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继续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般的健康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日记疗法.对2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人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PB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记疗法能有效恢复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