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 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特征.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大小、组织学类型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横纹肌肉瘤位于头颈部2例,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平扫低于肌肉组织,强化幅度高于肌肉组织但低于血管,邻近骨质未见溶骨性破坏;四肢躯干6例,轻到中度强化,均匀强化2例,“斑马纹状”强化3例,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腹盆腔4例,3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等或稍低密度较大肿块,内见坏死,邻近组织受侵犯,其中1例可见小条形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1例位于肠系膜者密度均匀并呈不均匀条形强化;泌尿生殖系5例,其中1例表现为多个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膀胱内肿块.结论:小儿横纹肌肉瘤发生部位、年龄不同,有着一定的CT特征表现,这有助其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分析数字化二维塑形钛板作颞肌下修补手术后颅骨缺损。方法:26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薄层CT扫描采集数据后数字化塑形,作颞肌下颅骨缺损修补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二维塑形钛板强度高,外形与原颅骨符合度高,与骨窗贴合度佳,组织相容性好等,26例患者颅骨修补后外形良好,无钛板外露,无咀嚼疼痛、无局部隆起不适及植入物排斥等不良反应。结论:以二维塑形钛板作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具有颅骨外形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