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报告HIV/AIDS中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情况,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工作思路。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收集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发现方式以及首次CD+4T细胞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确诊时即为艾滋病患者的对象为病例组,以确诊时为HIV感染者的对象为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艾滋病晚发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符合条件对象832人,调查对象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98.67%),主要发现途径包括检测咨询门诊(36.54%)、性病门诊(25.84%)以及其它就诊者检测(22.72%)等。26.68%(222/832)的调查对象确诊时即被诊断为艾滋病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户籍、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对艾滋病晚发现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样本来源调查对象的艾滋病晚发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性别、民族、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晚发现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近年来浦东新区报告HIV/AIDS人群中艾滋病晚发现的比例有所上升,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扩大检测力度,不断提升艾滋病早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艾滋病治疗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之间在上海浦东新区特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管理组研究对象,共84例,该组病人需进行艾滋病综合治疗管理模式;同时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84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象,该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管理模式。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综合随访率。结果对于管理组患者来说,最后的治疗依从率大约占98.80%,而参照组中病人的治疗依从率为88.0%,两组数据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管理组患者来说,其综合随访率为97.62%,该结果和参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合适的艾滋病治疗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病人不断提升其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综合随访率,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预防艾滋病的不断扩散和传播,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信心及服药依从性情况,分析治疗信心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措施和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抽取部分已治疗的对象开展调查。 结果 共调查艾滋病患者238例,其中男性占94.96%(226/238)。66.39%(158/238)的对象表示自己对抗病毒药物治疗非常有信心,27.31%(65/238)表示比较有信心,信心不足、没有信心的分别占3.36%(8/238)、2.94%(7/238)。89.92%(214/238)的对象近3个月一直保持较好的服药依从性。年龄组和学历对艾滋病人服药依从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0~40岁年龄组以及学历高中以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结论 浦东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信心及服药依从性较好,可针对特定年龄组以及较低学历的病人采取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青年男男性行为者定期检测HIV的情况,分析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广定期检测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网络平台等途径,采用混雪球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开展匿名式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6月开展男男性行为者专题宣传、干预、检测活动,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832人,招募并回收问卷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60份,其中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仅占5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对艾滋病防控知识、近1年性行为史、男男性行为角色、近半年男性性伴个数、近半年未戴安全套情况与是否定期HIV检测可能较为密切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男男人群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控及检测的干预,提高高危人群安全性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苏州市2019—2020年抗病毒治疗满6个月后,治疗失败的HIV感染者(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口学特征、对抗病毒药物的认知、社会支持程度等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治疗失败HIV感染者212人,过去1个月全部按时吃药145人,占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所方便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OR=4.59,95%CI:1.05~19.96)和自我报告健康状况好(OR=3.58,95%CI:1.36~9.39)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结论 苏州市抗病毒治疗失败人员服药依从性较低,服药依从性跟住所服药方便程度和患者自我健康状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苏州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后获得性耐药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 对2019—2020年苏州市ART≥6个月、病毒载量(VL)≥1 000 copies/mL的MSM HIV感染者进行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和亚型检测。结果 共纳入134例MSM HIV感染者,113例成功扩增,有79例(69.91%)发生耐药。共有9种亚型流行,其中CRF01_AE亚型人数最多(48.67%),其次B+C(18.58%)、A(9.73%)。耐药单因素研究发现,基线CD4计数<200个/mm3获得性耐药比例较高,初始治疗方案为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EFV(依非韦伦),HIV-1亚型为B+C混合亚型的获得性耐药比例均较低。耐药多因素研究未发现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与变量相关(P值均>0.05)。结论 苏州市MSM HIV感染者ART治疗失败者中获得性耐药占比较高,流行亚型种类较多,以CRF01_AE亚型最多;获得性耐药与基线CD4计数<200个/mm3有正向关联,与B+C混合亚型、AZT+3TC+E...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HAART的HIV/AID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入组953名对象,研究对象启动HARRT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CD4~+T淋好巴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象之间的CD4上升幅度比较接近;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治疗12个月后CD4的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对象启动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晚治疗HIV/AIDS的免疫功能虽然可以不断恢复,但免疫状态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早治疗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早治疗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流动人口对梅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防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镇建筑工人、餐饮和宾馆服务行业人员及工厂工人4类男性流动人口,共400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入选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梅毒预防知识的主要来源。结果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2.00%,年龄和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梅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流动人口梅毒知识知晓率、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