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40岁~65岁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基本证候要素特征。方法:运用隐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和上海社区骨质疏松人群中医证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隐树模型。结果:得到BIC评分为-22950.125的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展现了骨质疏松人群以肾虚、肝虚、阳虚、阴虚、血瘀等为主的基本证候要素特征。结论:隐树模型可以客观化、定量化地揭示中医症状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核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证候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运用克朗巴赫α系数和Guttman折半系数法考核问卷信度,问卷"躯体症状"领域的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结果:问卷"躯体症状"领域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4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仅值分别为0.803、0.871、0.811和0.707,整个领域的克朗巴赫系数α值为0.913;Guttman折半信度值分别为0.789、0.83 1、0.743和0.699,整个领域的Guttman折半信度值为0.867。结构效度分析按特征根值>1提取其因子,共提取了10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53.789%。结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证候调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证实.结果 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后前位胸片表现为纵隔不同程度增宽28例;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22例;颈部、纵隔软组织内多发不规则条形透亮区30例;肩胛部软组织积气14例;心脏下方膈肌上缘连续积气1例.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18例同时摄侧位胸片,均见胸骨后透光带、胸骨后心脏间透亮区增大.全部42病例经CT扫描均清晰显示纵隔内沿气管、支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等组织结构周围间隙内散在分布的气体影,其中前中纵隔积气42例,后纵隔积气14例;纵隔胸膜被气体向肺野方向不同程度推移.结论 X线征象中,后前位胸片纵隔增宽、颈部纵隔软组织内多发不规则条形透亮影以及膈连续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肩胛部软组织积气,在排除气胸的前提下,可支持纵隔气肿的诊断;侧位胸片胸骨后透光带、胸骨后心脏间透亮区增大,也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田峰  谢雁鸣  李淞淋  易丹辉  虞鲲  康澍  李建鹏  崔庆荣 《中医杂志》2012,53(12):1012-1015,1027
目的 初步建立基于中医理论的符合北京、上海社区人群特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筛检工具. 方法 在上海市徐汇区和北京市东城区进行PMOP高危人群筛选,并对社区40~65岁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证候调查问卷调查.根据广义偏线性模型(GPLM)结果进行筛检工具的建立,运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筛检工具的判别准确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筛检工具的诊断价值.结果 将GPLM模型中各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取Exp值,并取10倍值调整后得到筛检工具算式:Score=31.3×是否绝经+11.4×绝经年限-8.5×体重指数+14.4×下肢抽筋+13.8×下肢骨痛.筛检工具的AUC值为0.789(95%CI:0.766~0.812),与AUC=0.5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PMOP筛检工具的灵敏度为55.67%(95%CI:50.6%~60.6%),特异度为84.62%(95%CI:82.0%~87.0%),阳性预测值为63.0% (95%CI:57.7%%~68.0%),阴性预测值为80.2% (95% CI:77.5%~82.8%),Youden指数为0.403.以-80为截断值,高危人群中63.0%患有骨质疏松,37.0%骨量正常;低危人群中19.8%%患有骨质疏松,80.2%骨量正常.结论 在PMOP筛检工具中融入中医证候特色内容,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增加筛检工具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判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常规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发现的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48例,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多方位显示寰椎结构形态及寰枢关节间隙,并探讨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48例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中,右侧完整环型24例,孔径(6.59±0.50)mm,左侧完整环型36例,孔径(6.19±0.49)mm,右侧不完整环型24例,左侧不完整环型12例.30例诊断为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均有寰枢关节不稳及不同程度头颈转动性眩晕症状.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寰椎后弓桥的解剖结构和测量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孔径,结合对枕颈失稳的判断,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改良腋位DR摄片在锁骨中段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锁骨外伤高度疑似骨折的患者分别行锁骨正位、改良腋位DR摄片,统计锁骨内侧段、中段、外侧段骨折数目,对锁骨正位、改良腋位片与单纯的锁骨正位片间进行各段骨折检出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105例锁骨外伤患者经X线DR摄影或CT检查发现证实锁骨骨折97例,其中锁骨正位发现骨折80例;锁骨正位加改良腋位摄片多发现锁骨骨折17例,其中锁骨中段的骨折16例。锁骨中段骨折检出率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正位加摄锁骨改良腋位可明显提高锁骨中段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姚强  陈穹  汪茂文  王钢  路明  应伟峰  钱海洋  虞鲲  陈小昕   《放射学实践》2013,(11):1156-1159
目的:采用MDCT探讨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解剖学位置与周围渗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12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伴周围渗出的病例,采用MDCT对阑尾的解剖学位置进行分型,并对其炎症渗出的解剖学问隙进行分类,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56例急性阑尾炎中,按影像学分型共发现腹膜腔型阑尾炎24例,盆腔型阑尾炎20例,腹膜后型12例。腹膜腔型阑尾炎共发现肠系膜窦积液9例,结肠旁沟积液3例,盆腔积液14例,腹膜后积液1例;盆腔型阑尾炎中,20例均出现盆腔积液,2例出现右侧肠系膜窦积液,2例见腹膜后积液。腹膜后型阑尾炎中,12例均出现腹膜后积液,2例伴有盆腔积液,1例伴有右结肠旁沟积液。其中3种类型阑尾炎的右结肠旁沟积液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膜后型与盆腔型阑尾炎的右肠系膜窦积液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腔型阑尾炎与盆腔型阑尾炎的腹膜后间隙积液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右肠系膜窦、右结肠旁沟、腹膜后间隙及盆腔积液在各型阑尾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伴周围渗出根据其解剖位置有其特定的渗出范围,MDCT能对急性阑尾炎解剖学位置及周围渗出做出准确的诊断,可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白塞氏病(BD)的小肠MSCT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内镜病理证实的肠型BD患者的小肠MSCT造影特征,并对肠壁厚度、增强特征、溃疡形态、回盲瓣变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变位于末端回肠及回盲瓣19例,回肠中段2例,盲升肠4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全结肠1例,其中多部位累及9例。26例患者共发现深大溃疡18例,环形溃疡2例,椭圆形浅溃疡3例,弥漫性溃疡3例,溃疡伴穿孔2例,溃疡伴肠道内瘘1例;深大溃疡与其他形态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伴发回盲瓣挛缩2例,变形扩大17例,回盲瓣扩大与挛缩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段的肠壁厚度大于正常肠壁,静脉期的强化绝对值高于动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肠系膜脂肪间隙清晰18例,模糊8例;3例可见梳状征,3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伴发轻度增大淋巴结及明显强化。结论:肠型BD的小肠MSCT造影多表现为深大溃疡及肠壁环形增厚,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回盲部好发且回盲瓣口多变形扩大,MSCT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7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者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检测,对符合标准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多项Logit模型.结果:模型最终引入的变量有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鱼类膳食、是否变矮、是否绝经和生产次数.结论:绝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也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鱼类膳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广义偏线性模型(generalized partial linear model,GPLM)的,包括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要素内容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风险判别模型。方法在获取1740例社区PMOP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及证候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筛选出与PMOP发病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和中医症状为协变量,以骨密度定性诊断为结局变量,建立基于GPLM的PMOP判别模型。结果 GPLM模型线性部分参数估计提示:是否绝经、体重指数、下肢抽筋、下肢骨痛、绝经年限(线性效应)具有统计意义(P<0.05);模型非线性部分参数估计提示:绝经年限(非线性效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拟合GPLM模型时加入了"绝经年限"的非线性效应,其AUC值为0.797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62,P<0.001)。结论绝经年限与PMOP发病之间存在非线性效应。将西医危险因素和中医症状相结合,建立基于GPLM的PMOP判别模型,反映病证结合特点,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判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