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儿ABO血型不合时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该院分娩的229例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29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患儿共72例,发病率为31.44%。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71例,1∶128有87例,1∶256有53例,效价≥1∶512有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分别为21.13%、29.88%、39.62%、55.56%。母亲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相关,抗体效价越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越高,且≥1∶512组与1∶64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IgG抗体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着IgG抗体效价的增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升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临床实验室检验可以说是各级医疗机构为患者诊断最为基础的项目,尽管目前普遍采用仪器自动化检验,但是质量控制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是贯穿于整个检验过程的任务。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就是要达到准确、精密、快捷和经济的基本目标。为此,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认真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联合检测在妊娠早期(8~13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妊娠结局的安全性。方法以该院妇产科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期间检测甲状腺功能筛查并分娩的356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筛查结果将其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组(81例)与健康组(275例),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TSH、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联合TPOAb检测,对比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结果 (1)SCH组的TSH、T3、T4、FT3、FT4以及TPOAb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CH组经对症治疗后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7.41%)、胎儿窘迫2例(2.47%)、畸形1例(1.23%),均略高于健康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6例(5.82%)、胎儿窘迫6例(2.18%)。结论妊娠妇女妊娠早期行FT4,TSH,TPOAb联合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通过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分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应用。如何满足l临床需求、如何适应患者愿望,是对检验科科学管理提出的崭新课题。作者结合长达30多年医院检验科实际工作经验,试以“五环原则”为核心,探讨医院检验科科学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临床检验科质量管理需要一个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环节,至少有以下五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为标准,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TP-CMI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P-CMIA初筛检测的86例梅毒患者血清中,4种方法均为阳性者54例,TPPA阳性77例,TRUST阳性54例,TP-ELISA阳性83例,TP-CMIA阳性86例。而在120例健康对照组中,经TP-CMIA检测阴性例数为118例,特异性为98.33%,2例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为阴性。结论 4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对TP-ELISA、TP-CMIA检测出的阳性标本,要做TRUST滴度和TPPA复检并确认。86例阳性标本中TP-ELISA、TP-CMIA方法与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明显高于TPPA法。TRUST与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与TP-CMIA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