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咳嗽性哮喘(CT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潜在形式.目前认为儿童哮喘有5%~6%以CVA形式发病[1],临床上以慢性顽固性咳嗽为唯一表现形式.这组人群没有典型哮喘的喘息症、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仅以反复夜间或清晨咳嗽为主要表现,白天就诊是错失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三氯醋酸治疗雀斑70例,获得较理想的效果。70例中,男5例;女65例;年龄6-10岁5例,15-30岁40例,30-45岁25例。方法:将33%三氯醋酸液点于雀斑表面少许,用肌肉注射针针尖划破表皮,即出现白色斑,一小时后变成黑褐色,一周内面部留有点状结痂。一周后痂皮脱落,出现淡红色嫩斑,两周后皮肤色泽恢复正常。无色素斑遗留,治疗时局部有轻度刺痛感,可以耐受.效果:本组70例,其程度轻重不一,痊愈58例;(雀  相似文献   
3.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鼻、咽部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包括鼻咽炎、鼻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当多个部位同时受累发炎,则统称上感,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新生儿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明显减少,而自身产生的又不足,因此患上感的机会开始增加。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婴幼儿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霉菌性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多。我院门诊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小儿霉菌性肠炎80例,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蔺红 《山东医药》2009,49(48):98-99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咳嗽性哮喘(CTA)、过敏性咳嗽,是一种潜在形式的哮喘。本病患者仅以反复夜间或清晨咳嗽为主要表现,白天就诊是错失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又因肺部缺乏阳性体征及家属病史介绍有误,常被贻误诊断和治疗,并增加经济负担。本文报告30例CVA患儿的误诊情况,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试点探索医院HIS系统建设如何提高传染病和死因网络报告的效率和质量的方法、问题和解决之道. 方法 技术方面,通过Web Server技术建立与国家数据库联接,将局域网HIS系统的数据审核后直接送入国家数据库;管理方面,调整医院诊疗程序,配合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以保障报告效率. 结果 医院HIS系统与国家直报系统成功实现了联接,并提高了报告质量与效率. 结论 实现HIS系统与国家直报系统联接,需要在硬件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着手方能确保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控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方法抽取全省21个市级疾控中心,并在21个市(州)随机抽取22个县(区)疾控中心,采用检查表进行记录与评分,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的43家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组织健全、具有相关制度,得分率达到98.2%;传染病报告质量市级CDC明显好于县区级,得分率分别为89.14%、81.99%;各级均履行了对下级督导培训,实施了审核及监控,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在工作质量不高,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结论四川省疾控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有很大的质量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因素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同样还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为了解住院青少年患儿的心理状态,以便加强对他们的治疗,笔者对58例在我科住院的青少年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晚发性Vit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6月(2周~2月居多)婴儿因Vit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以其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儿科界的关注。故如何提高对该症的认识,力争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2000~2004年共收治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谢竹梅  蔺红  郑莉娟  刘树青 《贵州医药》2006,30(12):1136-1137
小儿静脉输液能使药物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措施。但其存在输液反应,严重的输液反应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且可能造成急性脑水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或终生致残[1]。为探讨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3~2005年间发生的65例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