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当今,粘合吻合技术在血管修复领域应用广泛,但针对有缺损的血管修复应用较少。本文的目的正是验证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与自制修复组件对有缺损血管进行修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自制组件由可膨胀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涤纶生物被摸、自制速溶中空支架三部分组成。修复有缺损血管时,粘合剂与此修复组建配合使用,可替代自体移植血管及缝合技术,通过支架的作用可是血管断端良好对位,同时此组件的中空支架不会阻断血流。选用40只成年杂种狗,20只用于生物力学实验20只用于动物体内实验。在生物力学实验中,狗被随机分为两组(n=10),一组中,狗两侧的颈动脉通过粘合剂与自制修复组件修复,另一组则使用缝合吻合法与ePTFE修复。修复完成后20分钟取标本,10个粘合吻合标本与10个缝合标本用于拉伸强度实验,另10个粘合吻合标本与10个缝合标本用于爆破强度实验。记录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强度与最大爆破强度。在动物实验中,狗同样被分为粘合组与缝合组(n=10),所有动物仅修复左侧颈动脉。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前、术后1周、2周、8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吻合口进行检测,并在第8周时通过测量内径评估吻合口狭窄情况。第8周是还进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测对吻合口进行观察。最后对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 结果:粘合吻合组样本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与最大爆破强度分别为23.80±1.51(N)和52.03±2.43(Kpa),缝合组为24.60±1.08(N)和50.04±3.51(Kpa),两组数据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5)。粘合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0±0.55分钟,缝合组为25.97±0.58分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粘合吻合组仅有1只狗发生漏血现象,而缝合组每只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漏血。每组各有一只狗在第一周的时候发生血管完全栓塞。通过超声测量,除外发生栓塞的两只狗外,其余狗的狭窄度均未超过30%。血管造影检测与组织学检测两组间未见明显不同。 结论:使用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与我们自制修复组件对有缺损血管进行吻合修复,是可行、有效的,且更加的省时、便捷、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粘合吻合术中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粘剂聚合热对神经组织的再损伤。方法取8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各20只,以游离左侧坐骨神经滴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粘剂建立损伤模型。A组用氰基丙烯酸酯正辛酯胶粘剂1滴(20μl);B组用氰基丙烯酸酯正辛酯胶粘剂4滴(80μl);C组用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剂1滴(20μl);D组用生理盐水1滴(20μl)。24 h后大体观测4组间左侧坐骨神经差异,进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HE染色和嗜银染色,组织学观察损伤情况。结果 C组与A、B、D组坐骨神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差异明显,C组和A、B、D组间神经组织电生理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剂量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聚合热对神经组织损伤较轻,在神经组织修复中可用于吻合剂和固定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内速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对血管内速溶支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细胞毒性实验:速溶支架粉末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并进行毒性分级。皮下植入实验:在12只新西兰白兔右侧背部皮下植入血管内速溶支架,左侧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植于支架后3、7、14、28 d,肉眼和镜下观察植入点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细胞毒性为0级。皮下植入后无炎症反应,局部组织无刺激。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满足ISO 10993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黏合吻合用速溶支架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把该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血管内速溶支架研磨成粉,作为供试样品。通过血栓形成实验、溶血实验、凝血实验等3个实验,对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的溶血率约等于0。血栓形成和凝血实验的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满足ISO 10993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操作时间、通畅情况及组织形态学方面探讨连续性血管吻合与间断性血管吻合之间建立动物动脉吻合模型的优劣。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以单侧颈总动脉为实验对象,通过连续性血管吻合和间断性血管吻合方法吻合兔颈总动脉,观察吻合后28 d血管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测内膜厚度和中膜厚度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比其在吻合时间、通畅程度、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间断组相比,连续组更为节省手术时间,对血管损伤相对较小,血管通畅率较间断吻合略低,2组内膜增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连续缝合方式对术者的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虽然手术操作用时较间断吻合短,但较易形成吻合口狭窄影响造模效果,综合利弊2种造模方式效果基本相同,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肺癌肿瘤标记物,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肺癌血清肿瘤标记物诊断模型。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86例肺癌和80例健康人血清细胞角蛋白21 1片段(CYFRA2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 2R)、癌胚抗原(CEA)、糖抗原242(CA242)、抑癌基因p53抗体共7种肿瘤标记物含量。用曲线下面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诊断模型,并将此诊断模型用于肺癌的诊断。结果 根据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每个肿瘤标记物的曲线下面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肺癌血清肿瘤标记物诊断模型,该模型预测肺癌样本的诊断准确率84.1%,敏感性为86.3%,特异性94.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肺癌诊断模型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应用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试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抑菌性能,以未改性的抗菌胶作为对照,测量抑菌圈直径。制作大鼠外伤动物模型,分别用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及纱布包扎处理伤口,观察伤口的大体情况,并做动脉血常规及创面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白细胞计数。结果 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组第5天的抑菌圈直径为(28.61±0.91)mm,抗菌胶组为(28.24±2.69)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方面,在血常规及创面组织病理切片中,6%纳米二氧化硅/抗菌胶处理创面的感染情况均低于纱布包扎组(P<0.05)。结论 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抗菌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粘合吻合法及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修复效果。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粘舍吻合组与缝合组,每组25只。以右侧坐骨神经建立修复模型。粘合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粘合剂与优化外形的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断端,缝合组用9—0的显微缝合线做神经外膜缝合6针。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通过测量术后2,4,8,12周坐骨神经指数,以及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修复效果。结果粘合纽操作时间较缝合组明显缩短,坐骨神经指数、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及组织学观察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粘合吻合法与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分为2组,每组再分为有和无营养支持2组.营养支持组术前3天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每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无论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3天、7天血清白蛋白数值高于无营养支持者(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数值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LgG值在术后1天、3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无营养风险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LgA与LgG数值均在术后3天、术后7天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有无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无营养支持组短(P<0.05).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组费用较无营养支持组高(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提高免疫指标,同时可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建议在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