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发热、皮疹、关节痛2年余,加重7d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可达39.5℃,胸部、双下肢红色皮疹,伴咽痛,多关节、肌肉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当地行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外院就诊。考虑为成人Still病,给予强的松30mg,  相似文献   
2.
1引言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在气管癌中发病率较低,近5年我科收治的TACC患者有45例,其中中青年患者多见,我科收治的一例TACC患者3年前经气管镜下消融及粒子植入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今年病情加重,进一步检查发现病理为气管鳞癌,这是我科唯一1例TACC后继发气管鳞癌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毒素攻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经静脉移植体外扩增培养的异体成年大鼠骨髓MSCs,检测伤后2h、4h、6h大鼠血浆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及对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单纯损伤组相比,MSCs移植能降低内毒素肺损伤大鼠血浆TNF-α及IL-6水平,降低肺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减轻肺泡炎症损伤。结论:骨髓MSCs移植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尽管计算机监测技术已广泛用于药品不良事件的评估,但是医疗器械差错尚缺乏相应的监测技术。目的:确定计算机监测技术能否可靠鉴定医疗器械相关危险(对患者无已知的损害)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adverse medical device events,ADMEs;患者已受到损害),并与其他监测器械相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设计、地点和参试者:这一描述性研究是于2000年1月至9月在美国一家有520张床位的三级教学医院进行的。该院有应用计算机技术监测、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经验。研究对象包括20441例普通短暂住院患者(产科患者和新生儿除外)。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计算机监测标记、故障自动记录清单、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ICD-9)出院代码(可包括入院时已有的AMDEs)、临床工程工作记录以及患者调查确定医疗器械事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并与传统的事故自愿报告法比较,以确定每种方法监测到的AMDEs频率、比例、阳性预测值(PPV)和发生率。结果:在触发的7059个监测标记中,552个(7.8%)提示器械相关危险或AMDE。事故报告法显示9个月AMDEs发生率估计为1.6(0.9~2.5)(每1000例次住院的发生数[95%可信区间]),计算机监测法为27.7(24.9~30.7),ICD-9出院代码法为64.6(60.4~69.1)。这些事件极少能被一种以上方法监测到。至少被一种方法监测到的AMDE的总发生率为83.7/1000例次住院(95%可信区间,78.8~88.6)。计算机监测器械相关危险和AMDEs的阳性预测值为0%-38%。结论:更强化的监测方法可较传统自愿报告法得出更高的医疗器械问题发生率,各种方法之间很少重叠。有几种方法监测AMDEs的效率较低。AMDEs发生率较高提示,AMDEs是一个重要的患者安全问题,但是最佳AMDEs监测方案的确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纵隔内恶性肿瘤位置深邃、隐匿,手术切除可能性极小.由于其紧邻心包、主气管、大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氩氦刀冷冻及热消融同样受到限制.本文比较43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患者的影像复查资料和生存质量,探讨其操作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7月经病理证实并完成随访的43例患者,其中原发纵隔型肺鳞癌21例,原发食管癌9例,淋巴结转移癌13例.合并主气道50%以上狭窄18例,食管梗阻9例,上腔静脉回流障碍6例.每个病灶植入125Ⅰ粒子10枚-60枚,平均(30.79±14.23)枚.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复查CT观察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并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操作技术成功率100%,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6个月生存37例,6个月生存率为85.0%,局部病灶PR 30个,NC 7个,临床有效率为81.08%,临床受益率为100%.12个月生存31例,1年生存率为60.5%,局部病灶CR 16个,PR 7个,NC 2个,PD 6个,临床有效率为74.19%,临床受益率为80.65%.6个月、12个月KPS评分提高目.差异明显.穿刺导致气胸3例(6.98%),无大血管、主气管、喉返神经及心包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纵隔内恶性肿瘤,技术成功率高且相对安全,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功能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3年2-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诊治的1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分型, 分为典型哮喘(CA)组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 比较2组患者的过敏史、临床特征、血常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等。结果 1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中, 女109例(66.1%), 年龄(45.9±15.6)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128例, 77.6%)、气短或呼吸困难(49例, 29.7%)、胸闷(47例, 28.5%)、咳痰(15例, 9.1%), 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受损。CA组年龄高于CVA组[(49.6±16.2)岁比(42.8±14.5)岁, t=2.82, P=0.005]。相比CA组, CVA组患者对哮喘诱发或加重因素更敏感(42.0%比22.1%, χ2=7.44, P=0.006)。2组经口FeNO和经鼻Fe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外周血嗜酸性...  相似文献   
7.
<正>传染病人才资源匮乏是制约新疆公共卫生及传染病诊疗水平发展的瓶颈之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以“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为主要特征,努力推进变“输血”为“造血”的人才援助战略,力争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从而整体提升当地诊疗能力、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加速各专业人才培养,自启动实施以来已逐步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3月,笔者随北京市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到达新疆和田,挂职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业务副院长兼关爱中心(艾滋病门诊)主任,与其他6名援疆医师(分属结核科、综合科、检验科、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肝病科、放射科)组团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本文对医疗援疆工作期间开展传染病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裸金属支架联合被膜金属支架(双支架置入)封堵食管气管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食管气管瘘患者,在X线透视下向食管内放置双支架.结果 10例患者的原发病均为肺癌,共有10个瘘口,口径0.5 ~5.0 cm.每例均成功置入裸支架及被膜金属支架各1枚,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临床完全缓解7例(70%),部分缓解3例(30%),有效率为100%.结论 全裸金属支架联合被膜金属支架(双支架置入)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早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2月3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15~48岁,中位年龄为36岁。其中8例患者无基础疾病,1例有糖尿病。7例患者均有武汉或湖北旅行史,1例患者为医务人员,出现两起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1~6 d,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干咳5例,咽痛4例,乏力4例,全身酸痛4例,鼻塞流涕1例。6例患者外周血常规异常,其中3例单核细胞计数升高,2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血常规完全正常。5例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4例患者CRP正常,中位数为16.3 mg/L。5例患者行降钙素原检查均为阴性。3例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1例无异常,1例表现为右上肺渗出影,1例表现为右下肺渗出影。9例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其中7例表现为肺部多发的磨玻璃样渗出影,累及双肺5例,累及单侧肺2例,3例伴有斑片状实变影,2例无异常。结论 在北京发热门诊就诊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般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降钙素原阴性,胸部HRCT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部分病灶伴有实变,部分患者X线胸片正常而胸部HRCT显示为肺炎,部分患者无肺炎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标记人间充质干细胞,探讨用反转录病毒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7在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完成,无菌条件下穿刺人髂后上嵴抽取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法对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以含不完整反转录病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418抗性基因的pLEGFP-C1为载体,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包装细胞PT67,收集新鲜的含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的PT67上清,加入终浓度为6 mg/L的Polybrene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24 h内有少量成纤维样细胞贴壁,7 d达到融合,免疫细胞化学示CD44和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部分人间充质干细胞核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示CD44阳性率为89.64%,CD34为0.11%.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包装细胞PT67,有少量发绿色荧光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有限稀释后,筛选出单克隆的转染PT67细胞.用含不完整重组反转录病毒颗粒的PT67上清,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有少量人间充质干细胞发绿光,转染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虽然人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但观察结果表明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率低,转染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下一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了另一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