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7岁儿童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儿童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屈光专科2019年1月至2月和2020年2月就诊的6~7岁儿童71例(71只右眼), 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 每日2次, 持续1周后停用。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4、8周分别测量其等效球镜度(SE)、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视网膜血管密度(RVD)。根据第1周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CSE)分为近视组(CSE≤-0.50 D, 43眼)和对照组(CSE>-0.50 D且≤+2.00 D, 28眼)。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行黄斑区视网膜检测, 选取以中心凹为中心, 直径1 mm中心圆(Fovea)、3 mm旁中心凹环(ParaFovea)和6 mm的中心凹周边环(PeriFovea), 计算Fovea和ParaFovea、PeriFovea颞侧(T)、上方(S)、鼻侧(N)、下方(I)四个象限的RT及RVD。结果两组儿童1%硫酸阿托品凝胶滴眼1周后, SE和RT均显著升高, 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视觉生活质量。方法分别测量评估行LASIK的66例患者132眼术前和术后各期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和主观视觉生活质量(QIR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术后3个月内,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三叶草像差、四叶草像差和高阶散光则无明显改变。(3)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在各频段均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甚至在某些频段较术前还有提高。(4)主观视觉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患者主观视功能和便利性较术前有了提高,术后3个月满意度也有了提高;而主觉症状和顾虑则无明显改变。结论(1)近视LASIK后患者拥有良好的视觉生活质量。(2)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是短暂的,可以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主视眼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视眼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6例(132只眼)近视患者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及主观视觉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主视眼发生改变的患者术后1月时有4例(6.06%)、术后3月时有3例(4.55%).②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比较,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眩光敏感度:术前、术后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术前主视眼低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术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彗差主视眼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术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3.0c/d、12.0c/d频率对比敏感度主视眼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术后主视眼未改变组主观视觉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各项结果均优于主视眼改变组,但这种优势只有在术后3月的视功能评价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LASIK术后极少数患者主视眼可发生改变.②除术后早期外,主视眼对LAISK术后的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③在LASIK手术时保持术前术后主视眼一致,能改善患者对视觉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蒋韵佳  孙松  朱婷婷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74-2276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四组:行双眼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A组,21例42眼),行双眼提上睑肌缩短术组(B组,19例38眼),行单眼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C组,24例24眼),行单眼提上睑肌缩短术组(D组,29例29眼)。随访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观疗效。结果:(1)术后早期两种手术方式功能成功率均达100%,术后晚期提上睑肌缩短术的功能成功率(97.01%)高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87.8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早期两种手术方式的外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晚期,B组“眼睑弧度”、“双重睑”两项外观疗效指标优于A组(P<0.01);D组“眼睑弧度”、“眼睑高度对称”、“双重睑”三项外观疗效指标优于C组(P<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在外观疗效上提上睑肌缩短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及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5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行视力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行医学验光。结果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1个月P100(1°)潜伏期、治疗后6个月P100(2°及1°)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SE)、散光度数及散光轴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UCVA、治疗后6个月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P100潜伏期(2°及1°)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后1个月UCVA、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P100潜伏期(2°)较治疗前缩短、P100振幅(1°)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是轻中度还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均有明显提高,但两者视力及P-VEP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轻中度还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改变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大的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高度近视伴后葡萄肿的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扩大的内界膜剥离手术(即剥离范围达到后葡萄肿边缘)治疗30只眼高度近视伴后葡萄肿的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中12只眼(40%)注C3F8,18只眼(60%)注硅油.结果 27只眼(90%)视网膜复位,3只眼(10%)经再次手术后复位(P<0.05);视力改善16只眼(53.4%),不变10只眼(33.3%),下降4只眼(13.3%)(P>0.05).结论 扩大的内界膜剥离手术可有效复位高度近视伴后葡萄肿的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但视力提高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检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探讨上睑下垂患者可能出现的视功能异常.方法 应用罗兰视觉电生理仪检测24例单眼先天性上睑中重度下垂患者的图形P-VEP,记录患眼和健眼的P100波的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患眼较健眼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患眼P100波振幅低于健眼10%以上的有13例(54.17%).结论 中重度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患眼的视觉功能差于健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视觉生活质量。方法分别测量评估行LASIK的66例患者132眼术前和术后各期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和主观视觉生活质量(QIR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术后3个月内,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三叶草像差、四叶草像差和高阶散光则无明显改变。(3)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在各频段均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甚至在某些频段较术前还有提高。(4)主观视觉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患者主观视功能和便利性较术前有了提高,术后3个月满意度也有了提高;而主觉症状和顾虑则无明显改变。结论(1)近视LASIK后患者拥有良好的视觉生活质量。(2)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是短暂的,可以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来,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应用于提高视觉质量方面,有良好前景.作者就人眼波前像差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蒋韵佳  钱涛  李一壮 《江苏医药》2007,33(7):742-743
随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LASIK)的不断深入开展和普及,临床上发现有些术后客观视力不错的患者常有各种各样的视觉主诉,影响生活质量.由于所选客观检查不能对患者术后视觉生活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医生往往很难给患者满意的解释,甚至会引起医患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