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液标本临床分离菌株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老年住院患者尿液标本分离的1 845株非重复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老年尿标本分离菌株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86%和96.04%;加酶组耐药性优于不加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为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加酶抗菌药物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直线回归法,对某医院临床12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其与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医院连续3年间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均呈波动趋势,用药频度也呈现波动状。在2016年该医院临床CRPA和CRE的检出率上升,而CRABA的检出率明显下降。2016年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上升,而氨曲南明显降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肠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粪肠球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与用药频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耐药菌的产生密切相关,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产碳青霉烯酶作为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机制,近年来分离率不断增高且新的类型不断出现。绝大多数酶起源于环境细菌中,并随着氨基酸位点的替代而产生新的亚型,其编码基因可从染色体整合至质粒上,随着接合转移在不同细菌中水平传播,给全球细菌耐药预防控制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从碳青霉烯酶的起源与进化,全球流行现状,社区内和医院内传播方式等内容进行综述,为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380例住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0例,发生围手术期感染者117例,围手术期感染率为30.79%。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和术后用药天数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围术期手术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发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评估导尿管拔除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防控围手术期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品质管理圈(QCC,下称“品管圈”)指的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质量改善小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圈手法,来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6—2023年上海市某区级综合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为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并整理2016—2023年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 结果2016—2023年上海市某区级综合医院普外科、骨科及全院的平均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67%、0.85%和0.55%,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从2016年的2.97%、2.06%和0.92%下降至2023年的0.91%、0.43%和0.31%。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3年全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率AAPC为-17.50%(95%CI: -24.75%~-9.55%),普外科和骨科分别为-17.68%(-25.85%~-8.62%)和-24.18%(-30.65%~-17.10%),三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2016—2020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以每年30.99%(APC 95%CI: -44.76%~-13.79%)的速度下降(Z=5.30,P=0.013)。2016—2023年期间,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477株,前6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00%)、金黄色葡萄球菌(16.35%)、肠球菌(13.21%)、肺炎克雷伯菌(9.64%)、铜绿假单胞菌(8.60%)和鲍曼不动杆菌(5.0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以33.31%的速度上升(AAPC 95%CI: 8.44%~63.89%),且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06)。 结论2016—2023年上海市某区级综合医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医院感染防控成效显著,但仍需重点加强围术期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临床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多部门合作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对象是临床科室培养出MDRO的住院患者,比较实施多部门合作干预机制前后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千床日、MDRO占总分离细菌的比例(去除重复菌株)及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实施多部门合作干预机制后,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依从性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MDRO占总分离细菌的比例由28.53%降至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MDRO感染/定植率由3.16例/千床日下降到2.78例/千床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5),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0.91%降至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结论采用多部门合作干预机制,可有效提高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依从性,控制MDRO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感染控制方法对降低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52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利用循证感染控制措施,对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医院神经内科具有感染高危因素的60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使用SPSS17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评价循证感染控制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作用.结果 干预组607例患者中,1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1%,对照组520例患者中,5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P<0.01);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23.6±4.7)d与(29.4±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5966元与82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P<0.01).结论 循证感染控制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高风险脑卒中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积极主动、确实可行的干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必须在做好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在此期间,企业要统筹安排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通过分析疫情下职业健康检查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制订出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相应的防控对策。建议在职业健康检查的准备工作、检前工作、检中工作、检后处理等四个阶段,合理、规范安排体检工作;确保疫情期间既做到职业健康,又做好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