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1)透视过程中出现kV/mA FAULT;(2)反复开关机,报"CPU NVRAM ER-ROR"错,血管机无法开机.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及个人体会三方面对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龙胆泻肝汤可说是国内治疗本病主流之方,临床加减用之于本病无一不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素问·咳论》所载咳类疾病进行本体网络构建,实现咳类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穴位间关系的可视化表达,辅助厘清咳类疾病的临床诊疗体系。方法:基于《素问·咳论》原文提取节点和边,构建咳类疾病诊疗网络数据库后,导入Gephi 0.9.2软件中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依次进行统计、排序、分割等外观处理,最终以网络图的形式具象化展示咳类疾病的诊疗关系。结果:建立含有76个节点的节点库及含有167条边(244次逻辑关系)的边库,并据此绘制出咳类疾病诊疗网络图。该网络以五脏六腑咳为主体,“肺”“胃”节点的加权度及节点连接的边的权重均高居前列,“寒”在病因节点中加权度较高,“太渊”“足三里”在治疗穴位节点中加权度较高。结论:咳是肺之本症,但五脏六腑皆可犯肺作咳。“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类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临床诊疗中应重视“气之本”肺和“五脏之本”胃。治疗时应当重视太渊和足三里2个穴位。同时,根据治未病理论,应注意既病防变,预防疾病向表里之腑和三焦传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黄帝内经·素问》脾藏象理论相关咳类疾病知识本体,探索中医经典古籍知识传承新方法.方法:提取《素问》中涵盖脾藏象理论的相关语段并抽提与咳疾病相关部分,在语段中获取元知识,简化并归纳形成领域概念,结合本体构建及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领域概念间语义关系.结果:获取脾藏象理论咳类相关疾病术语49个,建立术语关系63...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及疫情等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对保障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与挑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3个主要方面,对本科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整理、总结及分析研究。力求对线上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剖析,总结目前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使线上教学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本科课程教学服务,并努力探索出能够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的线上教学模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及个人体会三方面对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龙胆泻肝汤可说是国内治疗本病主流之方,临床加减用之于本病无一不效。  相似文献   
7.
董野  鞠宝兆 《河南中医》2014,(6):1004-1005
贤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此功能的健全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其功能失调可引起人从幼年至老年,可以说是人生全阶段都可因其引起病变,因此总结和研究肾藏精的生理和相关疾病对于保证人体的健康尤为重要。进一步深入的系统研究肾藏精的内涵和外延可使此方面临床的养护和治疗日趋完善,更大的意义在于使理论应用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的语义类型,为中医药语义类型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基于中医术语学研究方法,依托中医基础理论,经文献梳理、提取、规范、分类《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术语的语义类型.结果:《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共1506个,语义类型包括哲学、物质、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9.
心象解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各有其阴阳五行所属及其所应之象,在确定心有实际中医解剖学基础的前提下,以五脏心的部分应象为例,心为阳、五行属火、其色赤、五方为南方、四时为夏、日中时、上为荧惑星、其畜羊、其畜马、为君主之官.这种涵盖事物如此广泛的应象分属方式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是确有一定缘由?文章通过《黄帝内经》中所载的上述部分心所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对高考成绩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的成绩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高考成绩分析找出其内在的相关性联系,从而为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高考质量提供依据,也为促进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