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蜂胶提取物对小鼠胸腺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蜂胶乙醇提取物黄酮(EEP)对小白鼠衰老过程中胸腺肽合成量的影响。方法:垂直板电泳法。结果:EEP可增加小鼠胸腺肽的合成量。结论:EEP可增强小鼠的免疫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1年6月-2003年6月,本院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患者34例,其中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11例,经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肌瓣转移覆盖裸露的骨组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损伤,Allm 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经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我们前几年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近几年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及喙突移位治疗,现将1992年1月~2001年12月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按一定的标准筛选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核表达大肠癌负相关基因ST13,制备ST13蛋白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大肠等组织中表达的ST1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ST13 ORF克隆至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原核表达并以Glutathione纯化GST—ST13蛋白,以凝血酶切得到ST13蛋白。以GST-ST1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以ST13蛋白筛选杂交瘤细胞株,按杂交瘤技术制备ST13蛋白单克隆抗体,并以ST13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单抗。以该单抗作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临床标本。结果蛋白表达和纯化以SDS-PAGE证实。融合蛋白表达量占大肠杆菌总蛋白20%,每升培养物回收融合蛋白2.5mg,纯度为91.3%。建立了3个ST13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中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4-10^5,并具有对ST13蛋白的高度特异性。Western—blot证实组织细胞中天然ST13蛋白的SDS—PAGE表观分子量约50KD,比其计算分子量大约10KD,但无糖基化修饰。免疫组化表明该蛋白均匀分布于SW480细胞及大肠上皮细胞浆,计算机分析系亲水性分子。免疫组化还表明该蛋白可表达于大肠、胃及肝等多种组织上皮,但在各种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之间,以及肿瘤组织之间的的着色强度不一。结论原核表达了ST13蛋白,制备了相应的单抗,建立了检测组织标本中ST13蛋白的方法。研究表明人组织ST13蛋白系表观分子量50KD的细胞浆可溶性分子,可表达于大肠等多种上皮组织。ST1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呈低表达,在多种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不一。cDNA同源性及蛋白质特性比较表明ST13与Hip(hsp70-interacting protein)为同一蛋白质,提示ST13/Hip经Hsp70等分子伴侣途径而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翻白草水提液(HPD)对高脂膳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茵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建立2-DM大鼠模型,将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和三个HPD组(3g/kg、6g/kg、12g/kg),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灌胃8周后,空腹取材,RT-PCR法检测肾周白色脂肪组织脂联素(adiponection)基因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t index,IRI).结果:与2-DM模型组比较,HPD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升高2-DM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降低IRI.结论:翻白草水提液可增加2-DM大鼠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2-DM)早、中、晚期胰岛素原(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2-DMproinsulin基因治疗的时机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STZ建立2-DMWistar大鼠模型,半定量RT-PCR法检测2-DM大鼠造模后及2-DM 2W、10W、20W的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DM大鼠造模后及2-DM 2W大鼠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血清FINS显著升高;2-DM 20W大鼠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清FINS显著降低.结论:STZ诱导的2-DM大鼠20W后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两个班级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法教学,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得分、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以及教学前后内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并使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教学效果评价中沟通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注意事项、文案书写五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质量中教师态度、教学能力、师生沟通、内容掌握、总体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前,两组学生内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两组学生内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得分均高于教学前,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案例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提升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脏器损害情况及应用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脏器损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自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6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0 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2次/d,2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肝脏、肾脏及肺功能的改变,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0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低氧血症、ALI、ARDS、Ⅰ型呼吸衰竭的出现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0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 P <0.01),其中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治疗后的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中ALT、AST、rSiL、BUN及Cr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7.6%(12/68),21.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精氨酸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能够缓解机体的全身炎性反应,减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0的水平,从而减轻机体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繁缕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繁缕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8-甲醚(Ⅲ),二十六烷醇(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山奈酚-3,7-O-α-L-鼠李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和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为繁缕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研究其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设为A组观察组(n=20),同时并另设B组对照组(健康人,n=20),将两组进行静脉血和动脉血的采集检测及比较对照分析。结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PDGF、IGF-1、TNF-α和IL-10等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IL-6相比较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对百草枯中毒造成的肺、肝和肾的损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