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9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葛立宏 《口腔医学》2016,(3):193-196
国际上开展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已经有60多年历史,其技术越来越成熟,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肯定。我国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一些医院相继开展此项技术,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许多医院已开始或准备开展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大部分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都出现了患者排队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况。该文将介绍全身麻醉下儿童牙齿治疗的国内外情况,适应证和禁忌证、风险防范和规范制定以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臭氧作为广谱、高效的抗菌剂已应用于医学领域。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相对时间较晚,仅在器械消毒等较窄范围内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臭氧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等方面,已进行大量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臭氧作为新的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开始应用于体外实验和口腔临床治疗的研究。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臭氧在口腔医学领域临床和体外研究的文献,对臭氧在口腔医学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用牙刷和牙线进行机械性菌斑控制对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检查者单盲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54名唾液中检出变形链球菌的3岁学龄前儿童纳入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染色后,口腔医学生给实验组儿童用牙刷和牙线彻底清洁牙面菌斑,不用牙膏,每天一次,共10次。用Dentocult SMStrip mutans(D-SM)监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水平。结果 10次机械性菌斑控制结束后,实验组的D-SM值由基线的1.82下降到0.95(P<0.001),干预结束后2周D-SM值上升到1.62。对照组D-SM值的波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彻底的单纯机械性菌斑控制能降低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水平,干预结束后该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乳牙牙槽骨丧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06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10岁初诊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查儿童的龋齿、充填体、食物嵌塞、牙髓根尖病变、牙石和牙周状况。并拍摄后牙翼片,应用计算机定点测量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以釉质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大于2 mm,牙槽嵴顶骨硬板不清晰、消失为牙槽骨丧失。根据牙槽骨是否丧失分为正常组和牙槽骨丧失组。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两组龋均(dmft)和邻面dmft有无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牙槽骨丧失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6名儿童中,骨丧失组31名,占整个儿童的29%。骨丧失多发生在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之间。方差分析发现骨丧失组dmft和邻面dmft均高于正常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牙槽骨丧失与邻面龋、不良充填体和根尖病变相关。结
论 儿童应积极完善治疗邻面龋,抑制根尖病变的进展,从而预防牙槽骨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人类年轻恒牙牙髓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人类的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牙髓间充质细胞,并探讨其基本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对人类的正畸减数年轻恒前磨牙中分离培养的牙髓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髓间充质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周期时相,并在体外进行定向诱导.结果:从年轻恒牙牙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器发育较好;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特征:CD90,CD44和CD147阳性细胞的比例很高,CD34,CD38,CD45和 HLA-DR的阳性比例很低;有很强的增殖生长能力;经体外诱导年轻牙髓细胞可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但不能被诱导成为软骨细胞.结论:从人类年轻恒牙牙髓中可以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征,在体外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恒牙胚缺失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应乳牙牙根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恒牙胚缺失动物模型,为在恒牙胚缺失情况下研究乳牙牙根的吸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11周龄雄性Beagle犬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手术摘除继承恒的方法建立恒牙胚缺失动物模型.定期拍摄根尖片观察相应乳牙牙根的吸收情况,与乳牙生理性根吸收进行比较.当摘除恒牙胚的相应乳牙牙根出现吸收时,取颌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恒牙胚存在情况下,乳磨牙牙根吸收起始于20周龄;恒牙胚摘除的乳牙牙根吸收明显延缓,起始于26~27周龄.恒牙胚缺失情况下乳牙牙根吸收的组织学表现为大量多核巨细胞主要分布于吸收牙根的牙髓侧,牙周膜侧仅有少量多核巨细胞分布.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恒牙胚缺失动物模型,模拟了恒牙胚先天缺失情况,恒牙胚缺失的乳牙牙根吸收明显晚于恒牙胚存在的乳牙.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进展迅速,能对儿童咀嚼、外观等造成较大影响.由于婴幼儿年龄小、配合性差,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对其早期防治尤为重要,而且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关于ECC致病因素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不适当的喂养方式和变形链球菌感染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被提出,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心理因素与该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是在儿童牙外伤生产实习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利用自行编制的教学病例进行讨论学习,为PBL教学推广摸索经验.在临床工作中收集牙外伤病例建立素材库,通过分类,整理和筛选,以冠折类外伤病例为基础编制了教学病例,学生实习指导和教师参考用书.通过2轮学生使用逐渐完善.在学习中发现教学病例涵盖了牙外伤基本知识点,使用效果较好,为其他专题教学病例编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是牙源性干细胞的一种,属外胚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理想的干细胞来源,SHED在干细胞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SHED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干细胞治疗中的优势,探讨了SHED在组织再生和修复中发挥的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分泌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SHED在各系统、器官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重点阐述了用SHED进行干细胞移植在牙髓—牙本质再生、颌骨再生、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和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