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在各发展阶段都存在不同认知方式的套叠,术语的模糊性导致认知的局限性,被分离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导致评价的倾斜,人类在回应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时往往基于价值而忽视了医学文化,“取象比类”与双盲检测存在哲学辩证,二者都不是无懈可击的。捍卫者本身也是造就中医偏见的因素,中医未曾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延宕了其科学现代化。中医曾因符合彼时时代对科学的认知和诠释而属于科学,又因当代对科学的定义而停留在前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且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支架放置均准确,19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到正常,5例狭窄程度减少90%,2例减少70%,10例术中使用了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梗死区出血,其他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作为目前癌症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代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等。在EGFRIs取得疗效的同时,其给患者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严重时可影响癌症患者用药剂量,甚至中断治疗。文章主要对EGFRIs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包括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激活炎症反应及增加皮肤光敏性,为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肿瘤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36例成尸头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15例成尸头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并与10例志愿者的3D—CISS序列MR图像进行对照,观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颅内的走行规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由上而下从延髓的橄榄后沟发出,跨过延池,穿颈静脉孔出颅。根据走行,可分其为延髓内段、脑池段和颈静脉孔段。在脑池段,舌咽神经走行在上方,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下方且结合紧密;在颈静脉孔段,这3对脑神经及其与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的关系是:颈内动脉位于最前方,颈内静脉位于最外侧,舌咽神经走行在前内上方,有单独的硬脊膜包绕,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位于其后外下方,形成迷走、副神经复合体。结论:在标本的连续断面和对应的MR图像上能够清楚地显示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走行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片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和体外抗菌实脸,研究复方一枝蒿片的抗菌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片在体外能够明显地抑制和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同时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无抑制和杀灭作用;在体内能够显著降低变形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但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没有显著作用。结论:复方一枝蒿片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钻孔闭式引流和YL—1型穿刺针引流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2例CSDH病人,45例行钻孔闭式引流术(甲组),17例行YL—1型穿刺针引流术(乙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复发率为6.5%,并发症率为4.1%,乙组复发率为27.7%,并发症率为22.2%。结论钻孔闭式引流较YL-1型穿刺针引流可明显减少CSDH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在冠状断面上的解剖特征与MRI表现,为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标本,以冷冻切片法切制成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应用3.0TMRI扫描仪,获取10例志愿者头部的sE序列T1WI和T2WI图像;在上述断层标本和MRI图像上,观察分析冠状断面上视神经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果:视神经眶内段居于眶中心偏内上方,断面呈圆形,其周围有视神经鞘包绕,蛛网膜下隙清晰可见,眼动脉位于其上方;视神经管内段居于眶内上方,断面呈水平卵圆形,周围可见视神经鞘,蛛网膜下隙不明显,眼动脉位于其下方;视交叉冠状断面呈“一”字型,分隔上方的视隐窝和后下方的漏斗隐窝,其上方有大脑前动脉A1段,下方为灰结节和垂体柄。结论:冠状断面町以清楚显示视神经、视交叉的形态特点与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内耳道段的断层解剖学特征,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9例成人尸体头部的连续断层标本(横断层标本36例、冠状断层标本15例、矢状断层标本18例)上分别探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颅内段及内耳道段在断面上的走行规律及毗邻关系,并与10例活体成人头部MR扫描图像的相应层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自发出后相互伴行向外水平走行,穿过脑桥小脑角池后进人内耳道;内耳道是断面上识别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的重要标志性结构,小脑绒球在横断层上也有助于对二者的识别。结论:横断面及冠状断面均可清晰显示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颅内段,矢状断面则对二者在内耳道内走行的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在不同断面上的位置、毗邻、走行及识别标志,为舌下神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用国人成年尸体头部标本69例,以冷冻切片法切制成连续横断层标本36例、矢状断层标本18例和冠状断层标本15例;招募成年志愿者10名,利用3.0TMRI扫描仪,以3D—CISS序列扫描,获取横、矢状、冠状断层图像;在上述断层标本对照下,于MR图像上观察舌下神经在断面上的形态、位置、毗邻和识别标志等。结果:在横断面上,可见枕骨基底部两侧呈倒“八”字形的舌下神经管,管内走行着舌下神经;在矢状断面上,舌下神经管呈椭圆形,位于小脑前下方,岩下窦与寰枕关节之间;在经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冠状断面上,舌下神经管外口位于寰枕关节外上方、颈内静脉内侧,其间容纳舌下神经;在经舌下神经管内口的冠状断面上,呈“鸟喙”状的舌下神经管内口居枕骨侧部内,其内侧为延髓,外侧为颈内静脉,上方为颈静脉孔,下方为寰枕关节。结论:在横、矢状和冠状断面上,均可清晰显示舌下神经的位置及毗邻结构,但以横断面和冠状面为佳。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发现: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总细胞外渗容量(total extracellular fluid volume,TECFV)对血容量影响甚小。这一发现不仅回答了利尿治疗对肾病患者是否有利,也解释了这类病人不能用利尿来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