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62例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观察组34例,口服麻仁软胶囊对照组28例,观察临床症状及腰骶椎检查阳性体征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及腰骶椎阳性体征的变化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62例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观察组34例,口服麻仁软胶囊对照组28例,观察临床症状及腰骶椎检查阳性体征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及腰骶椎阳性体征的变化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疗效,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5-03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摸球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针药组(n=25),针刺组(n=20)和中药组(n=21)。②针灸组:取穴:颞三针(于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针,然后以第1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和3针)、气海、足三里。肩不能举配肩三针;上肢瘫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配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指趾不能动加八风、八邪;语言不利加舌三针。留针30min,间隔10min捻转运针1次,平补平泻。气海、足三里必温灸。每天针灸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中药组:水煎分早晚口服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45~80g,当归15~30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20g,地龙20g),1剂/d。1周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针药组:同时给予上述针灸与中药,方法及疗程同上述2组。③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活动、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计算证候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评分≥56%,<81%;进步:评分≥36%,<56%;稍进步:评分≥11%,<36%;无变化:评分<11%。结果: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药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96%(24/25),95%(19/20),87%(18/21),χ2=20.41,20.02,P<0.05]。针药组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40%(10/25),25%(5/20),5%(1/21),χ2=25.176,24.538,P<0.05]。②年龄50~59,60~69,70~79,80~85岁患者显效例数明显逐渐减少(χ2=22.528,P<0.05),病情由轻至重的患者显效例数也明显逐渐减少(χ2=25.267,P<0.05),男女性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疗效与年龄、病情轻重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用的方法有早期应用激素、局部超短波、针灸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良。我们于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0 0例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 0例患者均根据陈廷贵等[1] 的“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程 <14d。病情程度分级 :轻度—面肌瘫痪轻 ,可勉强闭合眼睑 ,鼓腮时基本不漏气 ;中度—面肌仍然有部分功能 ,但眼睑闭合不全 ,鼓腮时漏气 ;重度—面肌完全瘫痪。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5 0例 )和对照组 (5 0例 )。观察组中 ,男 2 6例 ,女 2 4…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加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77;1.8)d,对照组为(15.8&;#177;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6.
电针背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西沙必利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胸椎检查阳性体征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42%;对照组72.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椎阳性体征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胸椎阳性体征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胸椎阳性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对胸椎功能紊乱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葛兆希 《海南医学》2002,13(8):75-75
笔者采用温针灸为主进行治疗四边孔综合征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患者 ,均为门诊病例 ,女性 5例 ,男性 12例 ;病程最长 11个月 ,最短 3个月 ;表现为肩前痛 3例 ,肩周痛 6例 ,夜间加重 8例 ,肩外展无力 6例 ,肩外旋障碍 5例 ,四边孔压痛 17例 ,肩外侧感觉减退 5例 ,臂外侧感觉改变 7例 ,肌电图显示 :三角肌纤颤电位 7例 ,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7例。 6例有外伤史 ,9例无明显外伤史 (3例被误诊为肩周炎 ,3例被误诊为颈椎病 )。2 治疗方法温针灸 :取肩贞穴、月需俞穴、天宗穴。常规消毒 ,用 2 8号华佗牌 2 .5寸毫针 ,快速进针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8)d,对照组为(15.8±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疗效,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3—06/2005—03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摸球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针药组(n=25),针刺组(n=20)和中药组(n=21)。②针灸组:取穴:颞三针(于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针,然后以第1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和3针)、气海、足三里。肩不能举配肩三针;上肢瘫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配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指趾不能动加八风、八邪;语言不利加舌三针。留针30min,间隔10min捻转运针1次,平补平泻。气海、足三里必温灸。每天针灸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中药组:水煎分早晚口服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45~80g,当归15-30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20g,地龙20g),1剂/d。1周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针药组:同时给予上述针灸与中药,方法及疗程同上述2组。③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活动、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计算证候评分[(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15;100%]。显效:评分≥56%,〈81%;进步:评分≥36%,〈56%;稍进步:评分≥11%,〈36%;无变化:评分〈11%。 结果: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药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96%(24/25),95%(19/20),87%(18/21),r=20.41,20.02,P〈0.05]。针药组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40%(10/25),25%(5/20),5%(1/21),r=25.176,24.538,P〈0.05]。②年龄50—59,60—69,70~79,80—85岁患者显效例数明显逐渐减少(r=22.528,P〈0.05),病情由轻至重的患者显效例数也明显逐渐减少(r=25.267,P〈0.05),男女性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疗效与年龄、病情轻重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医院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数据统一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98例慢性疼痛患者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0.30%.在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中疼痛程度、疼痛病程超过12个月、婚姻状况为单身、医疗费用完全自资,以及头痛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结论: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且与多种因紊有关,应引起康复临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