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2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821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70篇
特种医学   427篇
外科学   714篇
综合类   1513篇
预防医学   721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576篇
  18篇
中国医学   671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5例随访2-15个月,平均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5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4例(96.0%),1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370ml,平均320ml;贮尿囊内压力1.86-3.92kPa,平均2.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2例(8.0%),无肾积水;膀胱镜检查2例(8.0%)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1例(4.0%)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15例(60.0%)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肾功能正常,1例(4.0%)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宫腔镜术前准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妇科宫腔镜术前准备的效果评价.米索前列醇组在手术前宫颈内口宽度、需进一步扩张宫颈患者数量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痛苦显著减轻,对睡眠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3.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所有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相似,SPK术后患者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随时可能出现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二是感染。由于SPK患者术前已经罹患糖尿病,术后又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因而感染在目前仍是造成移植物丧失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门诊就诊的70例Bennett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35例(纸夹板内收位固定)和对照组35例(石膏外展位固定)进行治疗。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固定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于骨折后6、8、12、16、20及24周按改良的Gabriele评分系统对其患手功能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在8、12、16及20周时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和2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功能评分方面,8、12、16、20及24周时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ennett骨折的治疗中,纸夹板内收位固定与石膏外展位固定相比能明显加快患手功能的恢复,而且固定轻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6年10月应用脾切除加胃冠状静脉栓塞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8例。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肝脏活检均诊断为慢性结节性肝硬化。6例病因系乙型肝炎。全部并发脾功能亢进,7例血小板减少,最少为5.7万/mm~3,5例白细胞下降,最低为2300/mm~3,同时红细胞均低于正常值。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5例,其中3例术前有大量出血。肝功能分级(中华医学会武汉会议肝功能分级试行标准)Ⅰ级3例,Ⅱ级2例,Ⅲ级3例。择期手术5例,急诊手术3例。6例术前做了食管钡餐造影或胃镜检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进胸腰椎脱位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重建脊柱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脊柱固定器械,由滚花钉及连接板构成,并通过椎弓根进行的一种脊柱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脊柱固定范围限制在两个椎体间。1989年~1995年,临床应用这种新器械矫正胸腰椎脱位12例,经1~4年随访,畸形矫正满意,固定牢固。结果表明: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和手术创伤小等优点。认为,该项技术适用于胸腰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波依定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高血压病患者 2 2例 (高血压组 )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平均年龄63± 5岁 ,其中高血压病 1级 4例、2级 1 8例。对照组 1 9例 ,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与高血压病组相当 ,血压正常 ,无糖尿病的健康人。2 研究方法 各组患者入选前停用其它药  相似文献   
8.
新鲜冰冻血浆制备中凝血因子活性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过程中如何保护Ⅴ、Ⅷ因子活性,并探讨对其活性影响的因素。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和对日常工作的操作过程分析总结。结果离心温度、操作间的温度、操作台面的温度、制备过程的速度、水浴溶解过程、保存时间等均对凝血因子活性有影响。结论温度和时间及制备过程是影响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主要因素,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凝血因子的活性必须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相似文献   
9.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神经缺损处局部回输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淋巴细胞,了解此种方法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的面神经颊支剪断并立即缝合(其余3支反折缝合)制成面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将其分成淋巴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每组再分成2周组和8周组。淋巴细胞组局部回输体外分离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照组作对照。于2周和8周测定面神经颊支-触须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测定面神经核团的神经元阳性数目。结果:淋巴细胞组面神经颊支-触须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8周时为0.64±0.07,与对照组(0.56±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测定面神经核团神经元阳性数目,淋巴细胞组2周及8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淋巴细胞在局部应用于神经损伤处对面神经再生修复可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