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结果:在T2WI序列上颅底脊索瘤16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为明显混杂高信号,10例呈混杂低信号;而侵袭性垂体瘤18例呈均匀等信号,8例呈均匀稍高信号,6例边缘或中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例脊索瘤中16例呈蜂窝状延迟强化,9例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相对稍均匀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2例侵袭性垂体瘤23例较均匀中轻度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在T2WI序列及动态增强中,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及强化特点有较明显区别,对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蜂窝状延迟强化对脊索瘤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王岸飞  张焱  程敬亮  胡瑛  荆彦平  王晓燕  孟方方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04-1207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原住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灌注成像。结果:所有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7例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示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2例呈线样/导管样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1例为弥漫性强化;3例呈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上升型1例,廓清型1例。灌注成像测量的灌注参数包括洗进(Washin)、洗出(Washout)、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MIPt)及阳性强化积分(PEI),其均值依次为756.84±48.70、-0.0856±8.99、248.51±22.52、464.51±28.43、1282.11±96.86,与正常乳腺组织各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原位癌以局灶性强化最常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型为主,MRI在乳腺原位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MR灌注成像也为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荆彦平  张焱  程敬亮  王岸飞  胡瑛   《放射学实践》2011,26(4):468-469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以头痛、头晕1年,加重1个月。体检:双上下肢感觉正常,肌力正常,心肺无异常发现,全身皮肤及脏器未见色素性肿块。头颅及颈椎MRI平扫检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5.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途径,一旦肿瘤完全切除可以获得治愈.对残留肿块有必要进行术后辅助放疗 ,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1].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对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占脊髓内肿瘤的90%以上,其中95%为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MRI为目前诊断脊髓内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于术前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1]。由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较好,而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全切困难,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术前对2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作者回顾性分析13例室管膜瘤和9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DCE - MRI 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生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性病变38例,术前接受了乳腺 MRI 动态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38例病变,恶性25例,环形强化或边缘强18例,占72%;64%(16/25)边缘见毛刺,28%(7/25)形态不规则;早期增强率为(89.5±26.7)%;时间-信号强度曲线72%(18/25)为流出型,24%(6/25)为平台型。良性13例,38.5%(5/13)见分叶,46.2%(6/13)光滑;早期增强率为(51.5±22.3)%,76.9%(10/13)为流入型,15.4%(2/13)为平台型;良恶性病变增强形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三者对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23/25)、84.6%(11/13);88%(22/25)、53.8%(7/13);96%(24/25)、76.9%(10/13)。结论:环形或边缘强化、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边缘光滑和单相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良性;早期增强率诊断的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3岁,20 d前发现患儿骶部一肿块,约红枣大小,患儿无任何不适,5 d前,患儿出现大小便困难,伴腹痛,无发热.入院后查体:T 36.5℃,P 90次/min,精神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下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包块,质硬,表面光滑,压痛明显.骶部可见一凸起包块,表面皮肤色青,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压痛明显,肛诊食指进入顺利,直肠后壁可触及一包块,不可触及上极,表面光滑,质硬,不活动,压痛明显.外生殖器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动脉高分辨MRI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斑块性质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经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临床证实的21例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高分辨率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斑块内组织成分、新生血管、钙化以及内出血情况,观察纤维帽大小以及脂质核心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末端斑块3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7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5例,右侧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其中,显示脂质坏死核心5例,可见强化;斑块内出血1例,不强化;纤维帽3例,可见强化;钙化斑块12例,不强化。7例通过CTA、11例通过DSA得到相互印证;3例进行了颈动脉剥脱术,并将病理结果与HR-MRI比较,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头颈动脉HR-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显示斑块的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纤维帽以及钙化,在头颈部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瘤卒中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明确诊断的颅内瘤卒中患者的CT、MRI图像,并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5例中,胶质瘤卒中8例,其中右侧颞顶叶、左侧岛叶基底节区、左侧顶叶、右侧额叶各2例;CT呈不规则片状稍高密度,CT值55~83 HU,T1WI呈混杂信号,T2WI、T2FLAIR呈混杂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内见部分高信号扩散受限;瘤周水肿明显6例,稍明显2例;占位效应明显7例,不明显1例;增强扫描可见部分实性成分强化。转移瘤卒中7例,其中右侧额叶2例,右侧顶叶2例,左侧颞顶叶交界区2例,脑干1例;CT呈不规则片状稍高密度2例,等密度1例,CT值60~80 HU,增强扫描可见部分强化;T1WI呈高信号,T2WI、T2FLAIR呈混杂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5例,不明显2例。结论:颅内瘤卒中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较好地显示病变的生物学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