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Rv2941抗原的T细胞表位集中区的免疫原性,探究其作为结核病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方法 通过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分析Rv2941抗原的T细胞表位区(命名为Rv2941p)并构建表达载体PET32a-Rv2941p,诱导表达并纯化Rv2941p。将其与免疫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和PolyI:C乳化后,皮下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间隔10 d,末次免疫1周后处死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IgG1和IgG2a抗体滴度以及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4、IL-2、IL-6和IFN-γ的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内CD4+T、CD8+T细胞增殖情况以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4)表达水平。结果 Rv2941p可溶性表达,并获得高纯度的蛋白。Rv2941p诱导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Rv2941p提高了IgG2a/IgG1的比值。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v2941p提高了IFN-γ和IL-6的分泌,与Ag85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Rv2941p可以促进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提高胞内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论 Rv2941p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尤其Th-1类细胞免疫,可以作为结核病疫苗候选抗原,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融合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CFP10-ESAT6(CE),初步评价免疫效果。方法 构建pET32a(+)-CE重组质粒,E.coli BL21(DE3)中融合表达,Ni-NTA层析纯化。用CE加铝佐剂,50 μg CE/只/次,分3次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抗体;ELISpot与Luminex检测细胞因子,进行MTB体外生长抑制试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结果 CE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IgG1和IgG2a,且IgG1(t=19.1,P<0.000 1)和IgG2a(t=8.7,P<0.000 1)抗体水平均高于BCG组。CE组与BCG组诱导产生的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 P>0.05),但诱导分泌IL-4的SFC数量高于BCG组(t=8.0, P<0.000 1)。CE组诱导分泌GM-CSF(t=8.4,P<0.05)、IL-6(t=8.3,P<0.05)、IL-10(t=2.5,P<0.05)和IL-4(t=7.0,P<0.05)均高于BCG组,而CE组诱导分泌IFN-γ(t=1.4,P>0.05)、TNF-α(t=1.8,P>0.05)、IL-2(t=2.0,P>0.05)、IL-12(t=0.9,P>0.05)和IL-17(t=1.3,P>0.05)均与BCG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组小鼠脾细胞的MTB体外生长抑制结-果与BCG组相似(t=0.8,P>0.05)。结论 CE免疫小鼠可诱导较强的Th1与Th2混合型免疫反应,且有较强的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表明CE具有良好的结核疫苗研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对分枝杆菌的灭菌效果,为分枝杆菌感染的有效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活性雾离子消毒效果评价试验。采用分枝杆菌评价代表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ATCC93326株,常规培养,制备108 cfu/mL的菌液,取10μL菌液滴加在布片及不锈钢片两种载体上,经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2、6、12、24 h后洗脱,洗脱液倍比稀释后,取100μL涂布于7H10+10%油酸–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过氧化氢酶(OADC)平板,培养4 d,菌落计数,计算杀灭率及杀灭对数值。结果 消毒作用6 h时,活性雾离子对分枝杆菌的杀灭率达97.95%;延长消毒时间至12及24 h,杀灭率>99.99%,杀灭对数值>3.0。不同材质的载体效果有差异,对钢片上结核菌的杀灭效果略好于布片。结论 人机共存型活性雾离子能有效杀灭分枝杆菌,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适用于分枝杆菌的空气及物表消毒,有效控制分枝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是目前唯一应用于预防人类结核病的疫苗,但其保护效果备受争议,研究新型高效的结核病疫苗尤为重要。从安全性、经济成本及保护效果等方面考虑,多阶段抗原亚单位疫苗或多表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疫苗研发技术的不断更新,结核病疫苗会有重大突破。本文论述结核病疫苗的类型及其特性,并针对结核病新型疫苗研究中抗原选择、动物模型选择、疫苗效果评价指标及人群特异性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讨论,旨在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结核融合型多组分蛋白候选疫苗EPDPA015f和混合型多组分蛋白候选疫苗EPDPA015m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 为研制结核疫苗提供新的抗原组合。方法将构建和表达的EPDPA015f和EPDPA015m蛋白与铝佐剂混合, 采用皮下多点的方式对6周龄BALB/c小鼠进行3次免疫, 间隔为10 d, 每次50 μg/只。末次免疫10 d后采集血液和脾脏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重微球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采用体外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检测小鼠脾细胞体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能力。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EPDPA015f和EPDPA015m均可诱导产生多种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和较高滴度的IgG抗体。与佐剂组相比, EPDPA015f组诱导产生Th1(IL-2、TNF-α、IFN-γ)、Th2(IL-4、IL-6、IL-10)、Th17(IL-17)型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炎细胞因子(GM-CSF、IL-1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PDPA015f组诱导产生的IgG抗体滴度高达1∶4×1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价自主构建的结核多组分重组蛋白疫苗EPRHP014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为研制结核新疫苗、有效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选择结核分枝杆菌全长蛋白抗原3种(EsxH、Rv2628和HspX)和经表位预测和优化的表位优势蛋白抗原2种(nPPE18和nPstS1), 共5种组分构建蛋白抗原组合物EPRHP014, 包括融合表达纯化的多组分蛋白抗原(EPRHP014f)和分别表达纯化单个蛋白构成多组分混合蛋白抗原(EPRHP014m)。EPRHP014f和EPRHP014m分别辅以铝佐剂制备多组分蛋白疫苗, 采用卡介苗(BCG)作对照。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 采用ELISpot和Luminex技术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体外生长抑制试验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PRHP014m和EPRHP014f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及其亚型IgG1和IgG2a, 抗体效价与BCG免疫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RHP014f组诱导产生的分泌IFN...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常见两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的交叉免疫反应状况,为以非结核分枝杆菌研制新型结核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平均核酸一致性计算器计算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同源性,OrthorFinder软件分析3种菌的同源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B细胞抗原表位编码基因进行比对。分别制备3种菌的灭活菌体抗原和全菌蛋白抗原,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下注射免疫。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分别检测3种免疫兔血清抗体Ig G水平及交叉免疫的血清抗体Ig G水平。结果 脓肿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源基因分别为2 350个和2 740个,其同源基因中分别有479个和521个富含B细胞抗原表位。结核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的蛋白抗原均能刺激兔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320 000、1∶160 000和1∶80 000。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免疫兔血清均可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产生高水平的交叉反应,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40 000和1∶80 000。结论 胞内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均存在高水平的抗体交叉免疫反应,提示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