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CI:0.02%~0.10%),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结论 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辛、甘,大热,有大毒,归心、肾、脾经~([1]),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中药中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被历代医家称为"百药之长",明代张景岳更将附子同人参、熟地、大黄一同列为"药中四维",故附子在中药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现横向介绍附子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女性排卵障碍等内分泌疾病中的作用,简略介绍诸病特定证型的病因病机以及附子的治疗作用,并略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持久性以及复检核酸阳性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复检阳性者的特征与传染性,为完善病例管理与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复检阳性率范围在2.4%~19.8%之间,复检阳性时间中位数为出院后4~15 d。复检阳性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11%~86.08%、52.00%~100.00%、61.54%~100.00%;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72%和88.46%。复检阳性后病毒载量低于初次感染时的病毒载量。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 380例复检阳性者,有3例复检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例和2例肺部影像学异常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有1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密切接触者感染。复检阳性者具有传染性的风险总体很低,极个别复检阳性者不排除引起续发传播的可能。对于复检阳性者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方式,可基于病原检测结果对个体传播风险评估后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4.
在Albus基本模型的基础上,使用FORTRAN语言建立了与原型具有更强类比关系的小脑计算机模型。初步摸拟了小脑协调控制的功能,并对小脑共济失调进行了病理模拟。该模型具有学习、概括与适应能力,并具有通过自学达到系统最佳控制精度的能力。这些特征,对于高维输入输出和缺乏精确数学关系描述的控制问题,具有应用价值;同时,该模型采用的空间变换信息处理方式,对脑机制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5.
范思  袁兆康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0):1422-1425
叶酸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妊娠并发症和先天畸形的产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叶酸的作用、叶酸与神经管缺陷(NTDs)的关系以及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NTD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实施现况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叶酸预防NTDs措施实施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流感每年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显著的疾病负担,而流感疫苗接种被认为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部分原因是某些因素影响民众个体的接种意愿和行为,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改善接种情况。在流感疫苗接种行为方面常用的个人层面理论模型有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等,本文综述了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和行为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实际应用情况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为我国相关研究和干预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再次警示人们,传染病威胁从未真正远去。有效的监测预警作为传染病防控的基石,对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须持续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实践进行综述,探讨了传染病监测预警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软坚消瘿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大鼠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软坚消瘿颗粒对HT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采用高碘饮水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方法建立HT大鼠模型,再结合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等复合方法制备肝郁脾虚模型。造模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8周。去除实验期间死亡大鼠和不合格标本,每组留取10只检测结果,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和甲状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和IL-23水平;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Foxp3和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升高(P<0.05);血清FT3、FT4和TRH水平降低(P<0.05),TSH水平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ORγ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降低(P<0.05),IL-17和IL-2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降低(P<0.05);大鼠血清FT3、FT4和TRH水平升高(P<0.05),TSH水平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ORγ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与雷公藤组比较,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降低(P<0.05);血清FT3、FT4和TRH水平升高(P<0.05),TSH水平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RORγ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甲状腺滤泡形态规则,结构完整,无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甲状腺滤泡腔扩大,滤泡结构大量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雷公藤组甲状腺滤泡腔扩大,部分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程度轻于模型组;软坚消瘿组甲状腺病理形态学改变与雷公藤组类似,滤泡腔内及周围亦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软坚消瘿颗粒可以通过调节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肝郁脾虚型HT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电逆问题多信号分类算法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头表观测电位反演脑电源的空域位置 ,和它在时域中的演化过程是脑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三层同心球头模型 ,首次采用归一化模糊指数反映反演结果的空域模糊程度 ,用奇异值比率反映多信号分类算法 (MUSIC)的信噪空间分离程度 ,并利用先进的总体最小二乘法反演脑电源的时域演化过程 ,实现了从反演结果的空域分布模糊程度、时域过程的重建精度和信噪空间分离程度三个方面对MUSIC算法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不同信噪比的观测记录和不同相关性的源组合 ,结果显示了该算法对高斯白噪的稳健性和对相干源的敏感性 ,为进一步把该方法用于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在城镇化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常住与外出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动态变化趋势,分析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取研究对象,于2006、2008、2010、2012年和2014年对江西省芦溪县、修水县和婺源县开展五次入户调查,结果经加权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并分析影响农村常住人群患慢性病的因素。结果 调查加权后历年常住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依次为65.92%、68.36%、64.31%、76.04%、72.02%,不同年份外出人群与常住人群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 118.11,P<0.001)。不同年份外出人群与常住人群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住人群老年人口比例较高,65~岁人口均超过10%,外出人群主要集中在5~44岁。不同年份外出人群半年内慢性病患病率低于常住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年份常住人群不同年龄半年内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06、2012年和2014年65~岁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同一年份其他年龄段慢性病患病率(P<0.05)。同一年龄段不同年份常住人群半年内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35~岁常住人群2012年慢性病患病率均低于其他年份,55~岁常住人群2014年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2006年、2008年和2012年(P<0.05)。55~岁外出人群不同年份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是影响农村常住人群患有慢性病的因素(P<0.05)。结论 城镇化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地区常住人群高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且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有关,需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