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院近2年来收治手部挤压伤10例,运用早期焦痴切除、扩创,皮瓣移植方法修复手部创面,使后期手功能得到满意的恢复。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热挤压伤10例,男3例、女9例,年龄19~47岁,TBSA0.5%~1.5%。手背伤5例,其中伴指背和腕背伤2例、伴指背伤1例;手掌伴腕掌伤2例;单纯手指伤3例共8指,其中环指3指、拇指1指。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肌膜等深层组织受损,无骨折。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清创,创面予1%磺胜喀牌银霜剂外敷包扎,抬高伤肢,必要时行腕部切开减压,以减轻水肿,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l例于伤后10天手术,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烧伤科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同期流行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烧伤科分离的32株PAE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44种耐药基因,Average法进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以确定菌株亲缘性。结果 32株PAE中,基因阳性率分别为TEM 100.0%、OXA-10 28.1%、VEB 25.0%、IMP25.0%、VIM 9.4%、oprD缺失100.0%、aac(6′)-Ⅰb 9.4%、aac(6′)-Ⅱ3.1%、ant(3″)-Ⅰ28.1%、ant(2″)-Ⅰ25.0%、rmtB1 3.1%、qacE△1-sul1 50.0%、tnp513 9.4%、tnpA 6.2%、merA 34.4%和intⅠ1 40.6%,其他基因均阴性;根据耐药基因聚类分析32株PAE分为2群,为烧伤科该时期存在的主要流行株。结论烧伤科分离的32株PAE,检测到16种耐药基因,主要有2种流行株传播,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存在暴发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范友芬  乐欣  晋国营  虞耀华 《浙江医学》2017,39(19):1633-1637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复合人工真皮(皮耐克)修复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方法用胶原酶法消化SPF级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腹股沟脂肪,获得ADSCs,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并观察ADSCs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分化的潜能。建立大鼠深度烧伤模型,将大鼠对称的左、右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工真皮+ADSCs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真皮+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术后7、14、21d观察创面最大直径以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术后21d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冷冻切片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情况。结果成功获得大鼠AD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ADSCs对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29、CD90、CD44呈现高表达;对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则呈低表达。治疗后14d时,实验组创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即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快。治疗后21d,实验组创面可见散在点状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未观察到明显荧光。结论ADSCs联合人工真皮作用于深度烧伤创面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深度烧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分离自烧伤病房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消毒剂-磺胺耐药qacE△1-sull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qacE△1-sull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68.0%,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为46.9%,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8.8%、59.4%;16株(50.0%)qacE△1-sull基因阳性.结论 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qacE△1-sull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范友芬  许小敏 《浙江医学》2006,28(5):394-395
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对住院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植皮后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治疗Ⅲ°烧伤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切痂植皮组和植皮后VSD组,各27例。观察及比较两组植皮成活率、感染率及治愈时间。结果切痂植皮组术中出血量为(55.3±1.3)ml/100 cm2,治愈时间为(17.6±1.2)d;植皮后VSD组术中出血量为(63.5±3.5)ml/100 cm2,治愈时间为(14.5±1.1)d。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治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皮片成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仅有1例在切痂植皮组中出现局部感染,能有效控制。结论植皮后VSD治疗Ⅲ°烧伤皮片成活满意度佳,明显缩短了病程,减少住院天数,为患者早期康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1996至2002年7年间烧伤病人中致病菌的耐药趋势.方法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公布的数值作为判断耐药标准.应用双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应用PCR方法测定MecA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质粒清除,并将所清除的质粒用基因导入仪导入单个无质粒(HB101)菌落,重做药敏试验.对病房内空气、物体等进行微生物调查.结果病房内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如多重耐药的MRSA(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而复合酶抑制的抗菌对产ESBLs菌株无效,亚胺培南对ESBLs有效.磷酶素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结论持续监测烧伤病房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与控制烧伤病人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71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3)和UTI治疗组(n=38),两组均进行常规抗体克、创面处理、切(削)痂及植皮术和营养支持治疗;UTI组在接受上述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经静脉滴注UTI 10万U/次,每8小时1次,3次/d,连续用药7d.治疗疗前及治疗后第3、5、7天对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乳酸脱氢酶(D-LDH)、二胺氧化酶(DA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异型(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PR)、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UTI治疗组:TNF-α含量伤后第5及7天较用药前明显下降:CK含量在治疗第7天,CK-MB、ALT及AST含量用药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B含量治疗第5天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CPR含量治疗第7天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MDA含量治疗后第5天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1治疗组SOD及Scr含量用药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早期应用UTI能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释放,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基释放,降低SOD消耗,从而减轻对机体器官的损害,控制脓毒症,争取时间进行切(削)痂及植皮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重症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94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早期切削痂手术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体内炎症因素水平变化以及APACHE 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小板(blood platelet,)数量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诊断时APACHE II评分基本相当,72h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