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探讨正常人及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相关解剖对左肾静脉(LRV)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10例(病例组)与29例正常肾血管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按性别分组和按年龄分组(≤40岁为Ⅰ组,>40岁为Ⅱ组),分别观察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测量SMA与AA的夹角α、夹角间LRV横截面积S 横断面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管径D1与近肾侧LRV最大管径D2,并计算D2与D1的比值Q.结果 (1)病变组中LRV均明显扩张,4例合并十二指肠淤滞征,6例合并侧支循环形成 (2)病变组与正常组α的Q、S值分别为20.60±5.79、56.17±17.20 3.67±1.34、1.46±0.29 30.93±14.62,92.92±39.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利用MSCT能精细测量SMA与A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能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PRES在产后3-28 d出现,发生于两侧额顶叶及两侧枕叶1例,左侧额顶叶1例,双侧顶叶后部2例,CT表现为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为主,2例病灶邻近矢状窦旁出血及病灶内散在出血,随访病灶范围、数目减少、消失;2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 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做出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岛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的特点及新生隐球菌的耐药分析.方法:可评价的海南岛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1例,分A、B组,A组:全程采用二性霉素B及合用氟胞嘧啶,B组:全程采用氟康唑单用或合用氟胞嘧啶.同时对三株新生隐球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A组16例患者中0例治愈,2例好转,14例无效.B组15例患者中7例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体外药敏试验发现对二性霉素B耐药菌株.结论:海南岛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抗真菌药,应首选氟康唑,而非二性霉素B.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2岁.右前臂不能旋转,肘关节伸屈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学习而就诊.平时身体健康,体重正常,无外伤及遗传史,无毒物接触史.体检:右上肢肌力及感觉正常,右侧前臂旋前位,周围肌肉稍萎缩,局部无压痛,伸直肘外侧隆起,旋后受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损伤情况,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本组16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悬吊牵引、克氏针平行固定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166例,随访6个月至5年后按照以上标准评定,并进行1年后随访。优135例(81.3%);良16例(9.6%);可10例(6.0%),差5例(3.0%),优良率为91.0%。肘内翻3例,发生率1.8%。结论严格掌握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适应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探讨正常人及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相关解剖对左。肾静脉(LRV)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10例(病例组)与29例正常。肾血管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按性别分组和按年龄分组(≤40岁为Ⅰ组,40岁为Ⅱ组),分别观察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矢状面或斜矢状面测量SMA与AA的夹角α、夹角问LRV横截面积S;横断面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管径D1与近肾侧LRV最大管径D2,并计算D2与D1的比值Q。结果 (1)病变组中LRV均明显扩张,4例合并十二指肠淤滞征,6例合并侧支循环形成;(2)病变组与正常组α的Q、S值分别为20.60±5.79、56.17±17.20;3.67±1.34、1.46±0.29;30.93±14.62. 92.92±39.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MSCT能精细测量SMA与A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能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再次手术者.失访2例,64例随访时间2~18 a,平均6.4 a;优26例(40.6%),良22例(34.4%),可14例(21.9%),差2例(3.1%),优良率75.0%,治疗有效率96.9%;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无确定关系,但年龄≥70岁者与>60~70岁年龄段相比,其疗效明显下降(P<0.01).结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特殊性,手术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CT检查,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PRES在产后3~28 d出现,发生于两侧额顶叶及两侧枕叶1例,左侧额顶叶1例,双侧顶叶后部2例,CT表现为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为主,2例病灶邻近矢状窦旁出血及病灶内散在出血,随访病灶范围、数目减少、消失;2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 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做出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