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重组人白介素-1β(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β,rhIL-1β)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表达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研究rhIL-1β水平对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方法:正畸需要而拨除的健康前磨牙牙周膜,体外传代培养HPDLCs;ELISA法和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rhIL-1β(0、5、10、15μg/L)下HPDLCs的OPG分泌量及mRNA表达。结果:ELISA和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5、10、15μg/L rhIL-1β作用于HPDLCs均会下调其OPG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同一时间点与0μg/L对照组比较,5、10、15μg/L组OPG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依此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L-1β水平升高会增强对HPDLCs的OPG表达抑制,对牙槽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侬  舒睿  付云  陈周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57-4258
目的:探讨母亲患龋与婴幼儿龋病(ECC)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对327名2~5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患龋情况及菌斑检查;婴幼儿按母亲患龋与否分为母亲有龋组和母亲无龋组,比较两组幼儿菌斑产酸值及患龋率。结果:母亲有龋组婴幼儿菌斑产酸能力及患龋率均高于母亲无龋组婴幼儿,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亲患龋水平会影响ECC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测ECC发生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一次法进行乳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的195例患儿的276颗需做根管治疗的乳牙,将其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Vitapex糊剂一次法根充,B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一次法根充,C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多次法根充。术后分别于2周、6个月、1年随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2周A组的成功率最高,B组的成功率最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A组的成功率仍为最高,但与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一次法用于乳牙根管充填的疗效理想,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就诊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自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包括生物医药、金融贸易等领域,而"人工智能+医疗"则承担着推动医学进步,改变医疗现状的重任.口腔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病症复杂,操作精密,传统的诊疗方法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社会因素和祖辈口腔健康行为与儿童龋病的关系,为儿童龋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岗区10家托幼机构3~5岁幼儿1052名,检查其乳牙列患龋情况。随机抽取50%受检幼儿祖辈以及125名受检托幼机构幼师进行问卷调查,Loj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乳牙龋病影响因子。结果:1052名3~5岁幼儿乳牙患龋率58.61%,龋均2.7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祖辈刷牙行为、牙科就诊行为等口腔健康行为与儿童龋病发生相关;祖辈看护、文化程度、受检幼师龋病知识认知度、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与儿童患龋有关。结论:祖辈口腔健康行为和相关社会因素影响儿童龋病发生,应把祖辈和幼儿教师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儿童龋病预防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波及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童的口腔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对儿童的口腔与全身健康至关重要。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阻断病原经口腔的传播途径,家长应居家培养孩子保持手卫生,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引导、监督或帮助儿童养成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出现口腔疾病及急危重症情况。出现口腔非急症家长可协助儿童采取含漱等一些措施缓解症状,待疫情过后择期治疗;出现急性牙髓根尖周炎、牙外伤、口腔颌面部感染等口腔急症,家长和患儿应做好个人防护后及时到口腔诊疗机构就诊。在疫情期间儿童口腔急症的处理应按照目前国内外口腔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指南和文献,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第一恒磨牙功能障碍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关系和发病机制,为预防第一磨牙龋损而导致的TMD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以2007-2011年在口腔科体检者为对象,检查第一恒磨牙龋损及依照TMD临床诊断标准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第一磨牙严重病变状况和TMD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受测人群中第一恒磨牙功能障碍TMD阳性率为51.48%,无障碍者TMD阳性率为23.47%,第一磨牙功能障碍的受测者TMD阳性率远远高于功能正常者(x2=54.34,P<0.01).结论 第一磨牙功能障碍可能是引起TMD的易感因素之一,易感人群需要保护.  相似文献   
10.
郭永文  徐晖  舒睿  田野  韩向龙  白丁 《重庆医学》2021,50(20):3594-3596
科技成果转化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环节,而当前我国口腔正畸相关领域存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量研究成果积压浪费等现状.为加快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具有转化型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口腔正畸研究生人才势在必行.口腔医学院校作为口腔正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进一步调整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路径,引导正畸研究生促进正畸核心科技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并在转化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培养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需要和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引领正畸核心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高层次正畸人才.本文旨在为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口腔研究生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