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脑微出血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对临床诊治的帮助,本文通过对脑微出血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临床影像学对脑微出血的诊断要点,及其对脑微出血诊断和治疗的帮助,继而总结不同表现所提出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对此种症状不典型的疾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功能评价。方法选取90例老年MCI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MMSE分值提高(P<0.01),P300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增高(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3.
正Pannexin-1(Panx-1)属于Pannexins跨膜通道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表达。Panx-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缺血所致细胞外ATP、谷氨酸浓度增加激活P2X7R和NMDAR,后者通过SFK交叉激活Panx-1通道,一方面Panx-1作为非选择性大孔质膜通道导致膜通透性增加;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激活P2X7R、NMDAR、NLRP3等触发一系列细胞反应,二者均可加重组织损伤。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1—2018-12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101例胸腺瘤患者,均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定期术后随访。根据2004版WHO胸腺瘤的病理分型,分析胸腺瘤患者的WHO病理分型与MG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21例胸腺瘤患者中,病理类型A型30.77%合并MG,AB型30.00%合并MG,B1型56.52%合并MG,B2型72.00%合并MG,B3型56.52%合并MG,C型28.57%合并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切除术的疗效A型有效率最高,为100%,其次是B1型,有效率92.31%,AB型有效率77.78%,B2型有效率66.67%,B3型有效率46.15%,C型有效率最差(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具有相关性;B2型胸腺瘤与其他病理分型相比更易合并MG;胸腺瘤病理恶性程度越高,手术切除治疗MG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5.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s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最早由Landouzy和Dejerine于1884年报道,临床上以选择性侵犯面、肩及上肢肌为特征,男女均可发病,但一般不影响寿命。此研究结合文献对一个家系中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先证者(Ⅲ3)男性,45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27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0-06-01入院。患者于18岁  相似文献   
6.
臧福才  唐伟  白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303-8303
对面肩肱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15只)和丁苯酞组(15只)。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细胞凋亡数目。结果:丁苯酞组凋亡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丁苯酞可减少凋亡细胞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22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误诊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8例,误诊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4例,误诊为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误诊为多动症2例,误诊为局灶性癫痫1例,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误诊为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1例,误诊为热性惊厥1例,误诊为月经期癫痫1例,误诊为反射性发作1例.诊断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后,停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予丙戊酸钠或(和)左乙拉西坦口服,8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4例发作时间减少,5例3个月无发作,3例6个月无发作,2例已连续1年无发作.结论 理解和掌握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特点可以避免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臧福才  李化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356-435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做为脑梗死组,同期来我院检查的78例非脑梗死老年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并且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测量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的血尿酸增高46例,对照组患者血尿酸增高7例,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37例脑梗死病人,以同等病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用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增加1,6-二磷酸果糖治疗,5~10gd,静脉滴注,疗程15d。共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死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标准等神经功能指标。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气、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从而改善了微循环,降低了血液黏度,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1,6-二磷酸果糖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治愈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